...单个碱基置换(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其次为剪接部位突变、缺失和插入突变。 (二)发病机制 γc属于细胞因子受体,持续表达在T细胞,B细胞,NK细胞,髓样细胞和成红细胞上。γc与IL-2受体α链和β链共同组成高亲和力IL-2受体,参与IL-2...
...由于T细胞表面存在羊红细胞受体(E-R),人们利用T细胞受体作抗原制成多种McAb,如CD2,T11,OKT11,Leu5等。发育不同阶段的T细胞ER数量及亲和力不同。未分化T细胞与前T细胞缺乏ER,但它可用TdT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又分...
...病例。某些病例可能是多能干细胞不能适当地发展成B细胞和T细胞所致。全身淋巴样组织几乎完全缺如,不能自己合成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缺乏。 (二)发病机制 性联遗传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基因缺陷是白介素-2受体的γ链发生突变,其他若干...
...疾病如活动期SLE,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 (5)多发性硬化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白细胞介素-2的关系:多发性硬化中抗原激活T细胞亚群的扩张需要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和分泌亲和力较高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激活...
...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某些细胞因子受体,...
...,不表现免疫功能。3.不成熟B细胞 此阶段发生L链基因重排,故可组成完整的IgM分子,并表达于膜表面(IgM),可称为Bμ细胞。此种细胞如与抗原结合,易使膜受体交联,产生负信号,使B细胞处于受抑状态,不能继续分化为成熟B细胞。这种作用可能是...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组织病理学共同特征为真皮T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因而本组疾病被认为与蕈样肉芽肿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 通过基因South blot印迹、PCR技术分析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示优势T细胞克隆群的存在,提示...
...Kd为1nM,结合位点数为500个/细胞。另有报道,用125I标记的受体拮抗剂进行受体分析表明,小鼠淋巴细胞上受体为β2亚型,其Kd=0.9nM,受体密度为3000个/细胞。用24株近交系小鼠进行的受体分析表明,T和B细胞上β2受体动力学...
...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胞内游离胆固醇在调节细胞胆固醇代谢上具有重要作用:若胞内浓度升高,可能出现下述几种情况:①抑制HCGCoA还原酶,以减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②抑制LDL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LDL受体的合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这种LDL...
...α和TR-β基因分别位于第17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上。全身性SRTH的研究发现,T3核受体区的β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即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中有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代替,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受体中相应位置的氨基酸被另一个氨基酸取代,使受体功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