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在线阅读

...《黄帝阴符》又称《阴符》。旧题黄帝撰。学者都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荃;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暂时都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阴符》的名称,根据唐朝李荃的理解,“阴者暗也,符者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44.html

明堂序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彼繁芜。皆目睹有凭。手奇效。书病源以知主疗。图人形贵免参差。并集小儿明堂,编类于次。庶几长幼尽涉安衢。欲俾华夷同归寿域云耳。...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4-1.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医书流传於世。 经络与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居于主体地位,继承和发展了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侯》和张家山汉简《脉书》,乃至扁鹊等的经络学说和针刺治疗经验,在针刺治疗上,不仅突破了上述帛简医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3.html

偃伏头部中行十穴_《针灸资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明堂云.容豆是.)以细三棱针之同.甲乙、热穴论注、并刺三分.囟会在上星后(明堂云.上星上.)一寸陷中.可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针入二分.(此后去入字.)留三呼.得气即泻.若八岁以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zishengjing/660-4-1.html

黄帝 简历_【中医宝典】

...《帝王世纪》说:“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今方、本草之书咸出焉”,《通鉴外记》亦说:“(黄)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57.html

偃伏头部中行十穴_《针灸资生》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明堂云.容豆是.)以细三棱针之同.甲乙、热穴论注、并刺三分.囟会在上星后(明堂云.上星上.)一寸陷中.可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针入二分.(此后去入字.)留三呼.得气即泻.若八岁以下....

http://qihuangzhishu.com/660/3.htm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的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一书就是将《素问》、《针》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8.htm

黄帝内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的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一书就是将《素问》、《针》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3.htm

针灸文化--晋—唐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黄帝三——《灵枢》、《素问》、《黄帝明堂》而编成《针灸甲乙》,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 另一方面,针灸名医诸家也不断总结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新的“明堂”著作(如《扁鹊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5.html

黄帝与《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使用的药方仅十三首,绝大部分采用针灸治疗。不仅如此,《内经》特别是《灵枢》,大部分篇幅被用来阐述经络、腧穴、刺、针灸治疗等内容。《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开宗明义“先立针”,《素问·宝命全形论》亦强调:“法往古者,先立针”。由此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共找到126,8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