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秘,入大黄如博棋大两枚煎。《冯氏锦囊秘录》麻黄桂枝汤治吐血,外感寒邪,内伤蕴热。东垣治一贫士病脾胃虚,与补药愈后,继居旷室,卧热炕,咳血,吐血,东垣谓此久虚弱,冬居旷室,衣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
...关系: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可适当增加。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1、一般药物:干燥的一钱至三钱(如麻黄、荆芥、知母等),新鲜的药物一两至二两(如鲜...
...十剂即: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 【十剂】 从方剂的功用分类,有十剂的名称。即: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十剂之说,近人从《千金要方》考证,认为系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方剂学名词。①系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如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扬之也。”②指主治相似的...
...中外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医药经济发展 ----医药分业应作为实现合理用药的手段 2003年11月14日 中国目前在药品流通体制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促进医药分业的关键是什么?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以“医药经济: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细辛二两,折为今之六钱,复三分之一剂中仍有二钱,而后世对于细辛有服不过钱之说,张隐庵曾明辩其非。二钱非不可用,而欲免病家之疑,用一钱...
...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温兴滔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 摘要:四逆散见于《伤寒论校注》,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P239 ⑦莫枚士《经方例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P94 ⑧胡希恕《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夫子曰∶轻可去实。夫实者,邪气实而非正气实也。似乎邪气之实,宜用重剂以祛实矣。谁知邪实者,用祛邪之药,药愈重而邪反易变,药愈轻而邪反难留。人见邪实而多用桂枝,反有无汗之忧。人见邪实而多用麻黄,又有亡阳之失。不若少用二味,正气无亏而邪又尽解,此...
...姜、辛,咳逆自平也。又以大、小青龙,通治溢饮。以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不能化汗而外泻,则水饮注积,遏阻卫气,以致身体疼重。麻黄发汗,泻其四末之集水也。麻杏甘石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创面愈合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临床上尤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颇为棘手。当前,人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临床上可见到各类的生长因子开始应用,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但是临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