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补骨脂散【别名】补骨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处方】补骨脂30克 莽草叶30克 官桂30克(去粗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干蝎7.5克(微炒)【制法】上药六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
...千金疗下痢丸,主数十年痢下,下气消谷,令人能食,夏月长时服之,令人不霍乱方。黄连 黄柏 桂心 大麦 (一升半) 干姜(各三两) 吴茱萸(四两) 蜀椒(汗半两)曲(一升熬炒) 乌梅(二升半)上九味捣筛,蜜和,食已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至...
...。每服以粥饮下三丸,日二服。量儿大小增减服之。《圣惠》治小儿食疳,腹胀体瘦,宿食不消,多啼壮热。代赭丸方代赭 朱砂(各细研) 赤石脂(各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杏仁(二、七枚,铜针穿,灯上燎作声为度,别研)上件药并须新...
...脾胃。主小儿脾胃不利,气弱昏倦多困,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生姜、枣子、紫苏煎汤调下,不拘时候,每日3次。【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观音散【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冬瓜子半...
...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
...、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得八至九至.则伤太阴.填塞闷乱则心胃大痛.备急丸、神保丸、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则已.俗呼食迷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吐之.如不能吐.则无治也.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
...虫食其肛也.杀人甚多.因下利而得.治 .桃仁汤、黄连犀角汤、雄黄锐散主之.雍曰.常见有舌上成疮.不止唇而已.病源作上唇内.下唇内为当.雍曰.狐惑之 病.亦多有之.因医者既汗又吐.或又下.或利小便.亡津液太过.热毒内攻.脏腑枯焦.虫不得安.故...
...1两,半夏1两,甘草1两。【制法】上同杵令烂,焙干为末。【功能主治】疟吐下之后。【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摘录】《鸡峰》卷十四▼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惠》卷十:藿香散【处方】藿香...
...上十味捣筛为散,空腹煮生姜汤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渐加至二匕。忌生葱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出第一卷中)延年白术丸,疗恶心,数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方。白术 干姜 人参 浓朴(炙) 桂心(各六分) 细辛 茯苓 当归 茯神 枳实(炙)五味子 附子(...
...丹溪治一室女因事忤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熟菱大枣数枚.遇喜.食馒头弹子大.深恶粥饭.朱意脾气实.非枳实不能散.以温胆汤去竹茹.数十帖而安.又治一少妇.年十九.因不如意.遂膈满.不食累月.惫甚.不能起坐.巳午间发热面赤.酉戌方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