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湿在皮肉,有湿在筋骨。(燥,除湿之也,如夹食致泻,停饮成痰,宜白术、苍术、茯苓半夏之属。肢体浮肿,胸腹胀满,宜桑白皮、大腹皮、赤小豆之属。又沉寒痼冷,吐利腥秽,宜高良姜,附子川椒之属。)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故枯则为燥,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46-13.html

温中散寒_《章次公医案》中附子应用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痞满:先生对食入不化,得嗳则畅的痞满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的启示,以及《张氏医通·腹满》所云:“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以脾胃虚寒立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50/10.htm

附子煮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圣济总录》附子煮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附子煮散【处方】附子1枚(1两者),诃黎勒3-7枚。【制法】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脐尖,诃黎勒去核,为细散。【功能主治】哕逆不止。【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http://zhongyaofangji.com/f/fuzizhusan.html

附子法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传信适用方》煎附子法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传信适用方》:煎附子法【处方】生大附子1个(9钱以上者,去皮脐,切片;捶碎亦得),晋枣10枚,生姜(切)2两。【功能主治】补益。主【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子煎”。...

http://zhongyaofangji.com/j/jianfuzifa.html

中外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医药经济发展_【中医宝典】

...中外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医药经济发展 ----医药分业应作为实现合理用药的手段 2003年11月14日 中国目前在药品流通体制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促进医药分业的关键是什么?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以“医药经济: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0873.html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_【中医宝典】

...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温兴滔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 摘要:四逆散见于《伤寒论校注》,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P239 ⑦莫枚士《经方例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P94 ⑧胡希恕《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2.html

附子_《本草新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而不再误杀人也。阴热之症,乃肾水之耗,而肾守之火不能下安于肾宫,上冲于咽喉口齿之间,其舌必滑者也。论理大补其真阴之水,水旺而火又不归。然而,徒补其水,火虽少衰,终不能一时骤降,少用附子,同肉桂入于六味地黄汤中,大冷服,下喉而火即消,归下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xinbian/624-16-33.html

附子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医略六书》黑附子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略六书》:黑附子散【处方】附子3两(焙黑),滑石3两(姜汁炒),半夏2两(姜汁制),瞿麦2两(姜汁炒),通草1两半。【功能主治】补火通淋。主冷淋涩痛,憎寒,脉弦细者。【用法用量】每...

http://zhongyaofangji.com/h/heifuzisan.html

探讨中药生肌理论治难愈性创面_【中医宝典】

...创面愈合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临床上尤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颇为棘手。当前,人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临床上可见到各类的生长因子开始应用,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但是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87.html

中草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_《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述疾病的根本防治问题。长期的医疗实践显示传统的抗菌素疗法及铋治疗然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随着Hp被清除(或根除)的同时,上述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耐药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人们正在努力寻求疗效高、副作用少、复发低的理想药物。而祖国...

http://qihuangzhishu.com/962/313.htm

共找到161,3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