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分篇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另立六经之法也。惟阳盛亡阴而入阳明之腑,阴盛亡阳而入太阴之脏,他经之里证已作,而太阳之表邪未罢,此在太阳,则为坏病,而在诸经,则为本病。故于太阳,立坏病之门,而于太阳之外,又设诸经之篇。阳明篇,全言腑病。阳明之经病,如葛根汤证,乃腑病之连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11.htm

八纲辨证概念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中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6.html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_【中医宝典】

...证候是对人体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一个多维多阶多变量的复杂系统。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降维升阶。首先是通过证候要素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5.html

六经本病_《伤寒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按伤寒断无日传一经之理.仲景既无明文.其说始于误解经义.素问热论篇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背强.二日阳明受之.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三日少阳受之.故胸胁痛而耳聋.此言三阳受邪发病之期.有浅深先后之次序.非谓传经之日期也.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hizhang/934-6-5.html

六经七日病愈_《叶选医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病热不重,感寒感风感湿感温热而变他病也。夫如是,则可期六经病愈日期矣。太阳篇曰∶发于阳者七日愈,以是数计之,乃知六经之病自一日受者,七日当衰。二日受者,至八日衰。亦是七日之数也。故七日邪在太阳,幸而更不传阳明,更无变证。则至七日太阳病衰,...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4.htm

六经总论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府发出,而外感之内侵遂多以府为归宿。今将手足十二经及手足十二经之府详列于下。手足虽有十二经,其名则分为六经,因手足经之名原相同也。其经有阴有阳,其阳经分太阳、阳明、少阳,其阴经分太阴、少阴、厥阴。其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

http://qihuangzhishu.com/513/298.htm

寒温统一应病证结合,分层诊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寒温统一”的呼声,可以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统一的方案不够理想。有的主张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因为“仲景伤寒为百病立法”;也有的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因为“温病继承和发展了伤寒学术”;也有的为了调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609.html

方法科学过程合理——中医辨证研究思路之分析_【中医宝典】

...。基于此,中医对病证的思维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过程,其思辨方法的科学性和思辨过程的合理性,保证了思辨结果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中医辨证思维方法的科学性 就思维方法而言,中医辨证思维包括了类比、归纳、演绎、反证以及模糊判断等方法。 *类比法 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3.html

阳明经证解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极化阳,自然之理。阴阳分布六经六经各有所主之气,寒主太阳,燥主阳明,火主少阳,湿主太阴,热主少阴,风主厥阴。须知寒邪至燥地,寒气即化为燥邪,一定不易之理也(譬如一团冷物,放于热物之中,顷刻冷物亦化为热物。一团热物而放于冷物之中,顷刻热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23.html

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形成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其中病因辨证是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2/55.htm

共找到45,4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