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和解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医学大辞典》:和解丸【处方】荆芥穗4两,羌活4两,白芷4两,葛根4两,川芎3两,天花粉3两,玄参3两,赤芍药3两,柴胡3两,黄芩2两,连翘壳2两,薄荷2两,甘草2两。【制法】...
...因其有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三者之不同,故不离乎汗、下、和三法也。是故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半表半里之间者宜和解之,又不可过其法也。方如圣散川乌 草乌(各三钱)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防风(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酒调服,忌油腻晕腥面...
...因其有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三者之不同,故不离乎汗、下、和三法也。是故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半表半里之间者宜和解之,又不可过其法也。方如圣散川乌 草乌(各三钱)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防风(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酒调服,忌油腻晕腥面...
...一、脉尺寸俱长,邪在阳明肌肉也。一、身热不恶寒,目痛鼻干,邪在肌肉也。一、漱水不欲咽,邪在肌肉也。一、唇焦,邪在阳明肌肉也。上证一见,知邪在阳明经,不在阳明腑也,慎勿混治。...
...目录 《中国药典》阳和解凝膏 《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 《外科传薪集》阳和解凝膏 《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国药典》:阳和解凝膏【处方】鲜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
...以解之,不使入里;柴胡乃半表半里,不可不用之也。见舌中白而外黄者,乃邪入大肠也,必须五苓散以分水,水分则泄止矣。见舌中黄而外白者,乃邪在内而非外,邪在上而非下,止可加柴胡、枳壳以和解,不可骤用大黄以轻下也∶天水加五苓亦可,终不若柴胡、枳壳...
...半表半里者。在表宜汗。在里宜下。在表里之间。宜和解。不可过其治也。故表脉浮而无力者太阳也。脉长而有力者阳明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若明此三法。而施治不中者鲜矣。但中风之人。尚可淹延岁月。而破伤风。始虽在表。随即转里。多致不救。大抵内气虚弱。...
...半表半里者。在表宜汗。在里宜下。在表里之间。宜和解。不可过其治也。故表脉浮而无力者太阳也。脉长而有力者阳明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若明此三法。而施治不中者鲜矣。但中风之人。尚可淹延岁月。而破伤风。始虽在表。随即转里。多致不救。大抵内气虚弱。...
...目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和解化疟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和解化疟汤【处方】葛根2钱,银柴1钱半,黄连1钱半,草果仁1钱半(研),槟榔3钱,藿香2钱,陈皮2钱,厚朴2钱(炙),猪苓3钱,茵陈2钱。【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和表以止呕也。【集注】程林曰:经曰: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夫呕家未有发热者,以发热属半表半里,故与小柴胡汤以和之。李□曰:伤寒发热者为表证,然邪欲侵里,里气拒而不纳,则逆而作呕,此半表半里证也。小柴胡为治半表半里,和解之剂。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