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喉舌生疮如菌_《外科精要》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劳,面目俱赤,遍身搔痒,时已仲冬。余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无水也。乃用制火壮水之剂而愈。摇城金允文,舌胀吐痰,反服降火化痰,针刺出血,便秘痰甚。余之,左尺关洪数,右寸关弦数,用滋肾水生肝血益脾胃之剂,诸症少愈。因近火,顿面赤身痒,六脉...

http://qihuangzhishu.com/839/47.htm

痈疽_《医经原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疾则气减,留则先后。(凡泻者宜疾。补者宜留,补之与泻,有疾留先后之异也。)从虚去虚,补则有余。(从治虚之法以去虚,补则有余也。此二节配合气味,所当仿之。)血气已调,形气乃持,血气之平与不平也,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生死之期,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jingyuanzhi/620-13-7.html

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影响,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争议。关于“关前一分”究竟在什么部位的争议,这里就不详加分析了。此法的要点,可以认为左右对比,以左主诊候外感,右主候内伤。如李东垣日:“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内伤饮食及劳役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4.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不局限于腹部,还应包括胸部。 ●掌握腹的部位、手法、患者体位等对经方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腹切诊的一种,为切按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的某些病理性反应征,即“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如清末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脉总纲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后世脉存在的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的独寸口的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的,后人所做的只不过一些对《脉经》的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脉诀》中,保卫《脉经》,普及脉等工作而已。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 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华氏脉传授内容探秘_【中医宝典】

...多少药病也不能好啊! 华氏脉培训高级班,能通过对脉的独到的见解,能够开扩学生的辩证的思路。让学生一步到位,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把复杂的疾病简单化。“多年顽疾几日愈,十年卧床今日行。”的例子也容易见到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5.html

相痈有脓可破_《刘涓子鬼遗方》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 ,猪蹄汤洗方猪蹄(一具,治如食) 白蔹(二两) 白芷(二两) 黄连(一两) 野狼牙(二两) 芍药(二两) 黄芩 独活大黄(各一两)上九味以水三斗,煮猪蹄一斗五升,去蹄内诸药煮,煮五升洗疮,日四次,甚良。治痈疽肿坏多汁,猪蹄汤方猪蹄(一具...

http://qihuangzhishu.com/282/9.htm

在外科中的应用_中医临床中医外科_【中医宝典】

...望、闻、问、切四外科辨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四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四合参,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望、闻、问、切四的一般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中已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b33085.html

总论治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见,变者智者之事。常而不变,因细事而取败者多矣。凡痈疽,实证不可温补,虚证不可凉泄,此大也。观前条陈良甫曰∶凡疮疡未溃,一毫热药断不可用。痈疽已溃,脏腑已亏,一毫冷药亦不可用。又立斋云,若肿 痛甚,烦躁脉大,寒热往来,大便秘结,...

http://qihuangzhishu.com/124/462.htm

共找到405,0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