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方法。“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以及“务在先安未受邪地”等独特见解,从而建立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标志着温病学说至此已趋向成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各种温病的大量启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温病浅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温病著作。不分卷。汪·温载之撰。刊于1886年。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着中,温病条辨头绪纷繁;温热经纬辞义深奥,不易为读者所掌握。遂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此书。书中阐述温病证治大抵不外叶氏之法与温病条辨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12.htm

温病浅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温病著作。不分卷。汪·温载之撰。刊于1886年。作者认为在较有影响的温病专着中,温病条辨头绪纷繁;温热经纬辞义深奥,不易为读者所掌握。遂参阅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经验编撰而成此书。书中阐述温病证治大抵不外叶氏之法与温病条辨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8.htm

温病伤寒论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刘冠军 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伤寒论阳明病也。 温病分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内经评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医经著作。为素问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2.htm

内经评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医经著作。为素问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4.htm

内经评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医经著作。为素问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十二卷的合称。清·周学海评注。刊于1896年。内容全依通行本内经的编次排列。书中用品评文章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予以评述。但略于原书的医理及字义的解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01.htm

春温有二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春温病有两种∶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化热外发者,名曰春温,若春令太热,外受时邪而病者,此感而即发春温也。辨症之法∶伏气春温,初起但热不寒而口渴,此自内而发出于外也;感而即发春温,初起微寒,后则但热不寒,此外犯肺卫者也。附时人陆平一...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1.htm

温病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术】

...巢氏病源∶小儿温病者,是冬时严寒,人有触冒之。寒气入肌肉,当时不即发,至春得暖气而发,则头痛壮热,谓之温病。又冬时应寒而反暖,其气伤人即发,亦使人头痛壮热,谓之冬温病。凡邪伤人,皆由触冒,所以感。小儿虽不能触冒,其乳母抱持解脱,不...

http://qihuangzhishu.com/343/163.htm

金寿山(1912-198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现代医学家。浙江绍兴人。早年从父学医,后博览医籍,于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尤多心得。1936年迁沪,在善堂施诊,1941年至桂林、贵阳行医,1946年后定居上海,1956年以后,任教于上海中医学院,讲授温病、伤寒、金匮、基础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28.htm

共找到549,6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