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著作。八卷。清·李宗源撰。刊于1830年。作者以“阴阳内外,表里寒热,虚实燥湿,升降通塞”为医学大纲,全书按此纲要选辑历代医书有关论述,结合个人经验,根据上述大纲,分阴阳、内外等8部阐述。各部有总论、病证辨析及治法,介绍治疗方剂,并附...
...许叔微述·宋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 卷上 论伤寒七十二证候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 论伤寒慎用圆子药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 论两感伤寒 论伤寒以真气为主 论治伤寒须根据次第 论仲景缓迟沉三脉 卷下 论表里虚实 论桂枝肉桂 论滑脉 ...
...脉法之散见于六经篇中者.更当随证体认.节庵乃谓但凭浮中沉三部.及指下之有力无力.分别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殊不知此仅持脉之大纲.恶足以尽病情之变.而其尤悖谬者.谓小柴胡汤可以通治温疫时证.见热甚合解毒汤.不须论脉.此病定一七.或二三七.自然汗...
...《备急千金要方》骨虚实(论一首 方六首 针灸法一首)论曰∶骨虚者,酸疼不安好倦。骨实者,苦烦热。凡骨虚实之应,主于肾膀胱。若其腑脏病,从骨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治骨实苦酸痛烦热方∶葛根汁 生地汁 赤蜜(各一升) 麦冬汁(五合)上四味和搅...
...,精神衰弱,荣卫短涩,寒搏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此治虚实之大法也。疮疽痛息自宁,饮食知味,脉证俱缓,缓则治本,故可以王道平和之药,徐而治之亦无不愈。若脉实 肿,烦躁寒热,脉证俱实,非硝黄猛烈之剂不能除,投以王道之剂则非也。若疮疡聚肿...
...浮沉以审表里之虚实,迟数以审脏腑之寒热,大小以审邪气之进退,长短以审正气之浓薄,滑涩以审血气之盛衰,左右以审生克之顺逆,合望闻问思过半矣。此所云者,聊举一隅,是在善悟者,触类旁通可耳。...
...。(4)病人体质的强弱,发病的原因,病的新久,以及治疗经过如何。五、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虚实常通过表里寒热几个方面反映出来,形成多种证候,临床常见的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等类。(一)表虚证表虚证有两种,一是指感受...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 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
...六淫致痉,实证也;产妇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按此皆螈证属火,后世统谓之痉矣,后另有论)。俗称慢脾风者,虚寒痉也;本论后述本脏自病者,虚热痉也...
...∶反治何如?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和气,可使必己。(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语。)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