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中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指属于阴性事物中,又分阴素问·金匮真言:“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腹为阴,阴中之,肝也”。素问·阴阳离合:“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201.htm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为主病和主证两部分。在形式上它以季节脉、真脏脉、生死脉、病脉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再有内经脉象主病时对于证是明确的,有时只是一个症状,但对于病时就有不同,有时具体说明它是什么病,有时只不过提出了个病字面已,如某脉者病,某则病进等等。在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古今医书宜参考_时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凉、平之不同,其味有酸、苦、甘、辛、咸之各异,何为补正,何为祛邪。读者,可以上明天文,下达地理,兼知人身脏腑经络受病之。读难经者,可补内经脉象病因及奇经八脉之未逮。读玉函者,可识伤寒杂病之源头。此皆古圣之医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15-13.html

医学源流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东汉人也。着伤寒杂病金匮玉函经。六经辨 圣道彰 内经详于针灸,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伤寒着 金匮藏 王肯堂...

http://qihuangzhishu.com/799/4.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嚏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痰饮篇曰∶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徐注曰∶肝与少阳胆为表里,所以主半表半里者,水气乘之,阴寒内束,故少阳气上出,冲击而嚏,如伤风然。喻注曰∶火气冲鼻,故嚏也。按内经肾主嚏,故凡太阳伤寒,寒气深入,随督入脑,为热所击,则嚏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9-2.html

气属动作火_金匮钩玄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气耗,思则气结。其言治法∶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惊者平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喜者以恐升之;悲者以喜胜之。九气之治,各有分别,何尝混作寒治,而类聚香热之药,通言而治诸气,岂理之谓欤。若香辛燥热之剂,但可劫滞气,冲快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gouxuan/882-8-2.html

内经中对望色的论述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正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而在望诊中以望色为主,“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52.html

疟_医述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销铄肌肉。(金匮)瘅疟一证,在内经曰∶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故致销铄肌肉者,命曰瘅疟,自与诸疟不同治法有三∶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shu/472-18-1.html

黄帝内经的由来_【中医宝典】

...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 那么,在“内经”之前为什么要冠上“黄帝”呢?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他生于“轩辕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62.html

共找到550,6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