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动脉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由于心脏周期性活动,使动脉内压和容积发生节律变化,这种变化以波浪形式沿动脉壁向外周传播形成脉搏。(一)正常脉搏1.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脉搏为60-100次...
...结局,可造成机体的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但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很多,如外科手术、加压、放射、冷冻和药物及激素注射等疗法,但疗效均不十分理想。 为观察复方中药瘢痕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微循环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一)淋巴结1.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为近乎圆形的网状结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
...又称“发射时机”。允许发射宇宙飞行器的时间范围。根据外界条件和宇航任务确定。...
...、C5a等可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大量毛细血管开放,通透性增加,另外组织胺还可选择性地使一些器官的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因而造成微循环淤血,容量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致静脉回流量和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另外,组织胺还...
...患者中,4人外周组织为阳性;在19名肌层浸润的患者中,53%外周组织阳性,50%淋巴结阳性。 西奥多里斯库博士等发现,这种检查“简单、快速和安全,不会对发病和手术时间有影响”。4名淋巴结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患者经这种检查判断为阳性,所有病理检查...
...有核红细胞总数>50×109/L并有幼稚粒细胞;若白细胞总数<50×109/L,原粒细胞应>2%。 7.浆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不增多,外周血浆细胞>2%。 8.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这方面的实践还不多,报道例数尚少。但从已有资料看,针灸对本病,不论是局限性还是系统型,都有效果。有些针灸工作者,通过临床还体会到硬皮病人多属阳虚,故艾灸多有效[2]。 针灸治疗硬皮病的机理,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观察到,约有36.9%的管袢顶有...
...祖国医学在古代就认识到人体经络的存在,并创立了经络学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到人体有十二条经脉走行,分布到全身各处,内联五脏六腑,外联躯体及四肢百骸。当然,人的手也是经络汇集之处,手与其他部位的生物群体一样,也贮存着整个物象的全部信息...
...组织坏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晚期休克属于失代偿期,休克难以逆转。 创伤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亦可能有体液因子参与。 体液因子中除儿茶酚胺外,还有一些物质和系统对休克微循环病理变化起重要作用。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