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操作:左侧牙痛取左手,右侧牙痛取右手,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针尖向腕斜刺入穴位,进针3~5分,针刺手法用重提轻插,配合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提针的手法,留针10~20分钟,中间行针1次,牙痛消失或减轻后出针,每日1次,一般1次后即愈。治疗...
...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补和泻是相互对立、作用相反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手法,其与刮拭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刮拭的长短、刮拭的方向等诸多因素有关。 操作时手持刮痧板,蘸上润滑剂,在患者体表的被刮部位按一定方向用力均匀地...
...操作:直刺0.3~0.5寸,提插捻转1分钟,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法3:选穴:合谷、后溪。操作:患者屈肘,手轻放在桌面上,从合谷进针,向后溪透刺,采取提插捻转手法,短促行针或留针,日1次。并可予中药配合治疗。(二)电针疗法选穴:...
...中脘、天枢、关元针刺1~1.5寸,得气后,以高频小幅度提插加捻转使针感扩散至腹部两侧或外生殖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1~2寸,关门斜向下针刺1~1.2寸,以得气为度,并施平补平泻手法。余穴按常规治疗。留针15~20分钟,每隔 5分钟行针...
...外用药物推拿疗法,就是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作用等情况,使用单方或复方,按捣汁、粉末、加热、泡酒、调合等方法加工,将其结合各种推拿手法施术于患者一定部位的一种治病方法。 它的特点是具有药物和推拿双重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科病症,特别是...
...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病的一种方法。 经临床观察,采用“益气通督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可靠,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法治疗无针药之苦,花费时间短,家长乐于接受。 诊断标准 1.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每日...
...进针时应尽量使中宫部位棘突突起,椎间隙加大,以利于进针。进针顺序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九宫穴的...
...风府等穴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3.行针与得气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者会...
...风府等穴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3.行针与得气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者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