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_《汤液本草》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气寒,味苦、酸,甘而辛,甘浓辛薄。无毒。入手太阴经。《象》云∶主伤、五劳羸瘦,补虚益气,除肺气,止唾血、热渴,消水肿,利水道。《心》云∶甘以固元气,辛以泻肺气之有余。《本草》云∶治伤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热...

http://qihuangzhishu.com/245/199.htm

马兰花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医学入门》马兰花马兰花甘气亦平,除胃热咽喉疼,风寒湿痹并疝痛,带下崩中血妄行。一名蠡实,生河东川谷。叶似薤而长浓,开紫碧花,结实如麻,赤色有棱,根可为刷,其叶才出土便硬,故牛马不食。无毒。主喉痹肿痛,喘息不通,去白虫,敷鼻 。赋云∶治...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malanhua.html

曹操的最新动态_【三国演义】

...2010年6月12日,当日上午9点半左右,刚刚出土的一块铭刻着“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这是曹操墓首次出现带“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经使用过此种兵器。遗憾的是,石牌残缺了三分之一。 曹操墓还出现种种非正常现象:出土石牌凡带有“...

http://wenxue360.com/sanguoyanyi/archives/149.html

汉代木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木人为裸体直立人,高28.1厘米。造型写实,比例协调,胎髹黑漆。 出土地点:四川省绵阳市永兴镇双包山2号汉墓 出土时间:1993年 质地:木质 大小:人高28.1厘米 收藏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 简介:木人为裸体直立(左手及右脚残)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3.html

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_【中医宝典】

...武鸣马头乡元龙坡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墓葬群的101号墓穴出土了两枚精致的青铜针。从外形观察,该两枚针可以作为浅刺的医疗工具。1976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的随葬品发现了3枚别致的银针。学者们多方考证认为:"贵县银针为古骆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89.html

疾病的治疗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砭石,隋代医家全元起认为:“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故命之针石。”近年出土的殷周随葬品,有一种柄部雕作动物形态的玉制弯锥器,器形精美,据有关专家认为当是奴隶主专用的砭石针。如殷墟出土的原名“玉虎”,全长6厘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3.htm

古代中医文献的分类及其研究_【中医宝典】

...关键词:古代 中医文献 分类 传世文献 辑佚文献 出土文献 海外文献 ——兼论马继兴文献研究方法 古代中医文献内容十分丰富,总体可归为四大类:传世文献、辑佚文献、出土文献、海外文献。本文尚论述了马继兴在上述文献领域进行的研究。 研究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9.html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王祠以及各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均记载有经脉的循行与主病。从四川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质人形,其体表正背面标有纵横方向的经脉路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48.htm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0-2.html

共找到309,2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