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中的采收与加工_【中医宝典】

...,一般生长过密的多采摘。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分散;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 菌核 有许多菌类中以菌核入药,如茯苓在接种后第二年春季;猪苓4~5年才能采收,以秋季为好。 加 工 菌类中药材采回以后,及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304.html

健康≠多吃营养_【中医宝典】

...根本没有必要去购买高价的所谓“营养”、“营养品”,更没有必要长期大量服用。即便是特殊情况下需要补充,在选择服用营养时,务必征求医生的意见,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切记:多吃营养也可危害健康,万万不可滥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382.html

清热和方剂_【中医宝典】

...注意辅以养阴,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用。 一、清热 一)清热泻火: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多入气分,能清气分之热,泻气分之火,故又名清气分法。适用于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500.html

新药未必比老好_【中医宝典】

...湖北安全用药知识公众普及宣传服务活动日前在武汉启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元启提醒,公众日常用药注意走出四个误区,一旦陷入误区,其结果往往是钱花了,反而既不利于治病防病,还增加了风险。 最常见的误区是为求快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267.html

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现象。因此,提出了药物归象、按象、辨象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规律,阐明了药物的异象反应原理,把药物分成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严格按象用药,不可混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93.html

细辛配伍对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本草备要》),为治疗久咳虚喘之。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主要用于风寒咳喘证,或寒饮咳喘证。三者为伍,各司其职,又相须相制。“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陈修园语)。干姜、细辛相须为用,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663.html

为什么一个有多个名字_【中医宝典】

...想明白为什么一个有多个名字,就得搞清药物的命名原则。 (1)以药物化学成分命名。若是西药则根据药品的化学结构命名,即药品的化学名。如对氨基水杨酸钠、硫酸亚铁。若是中药则以主要药材命名,如木香槟榔丸、益母草膏等。 (2)以药物效能命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168.html

地黄_《长沙解》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宜之。伤寒阳明病,腑燥便结,多服地黄浓汁,滋胃滑肠,胜用承气。鲜者尤捷,故百合地黄汤以之泻脏腑瘀浊,其力几同大黄。温疫、疹病之家,营郁内热,大用生地,壮其里阴,继以表发之,使血热外达,皮肤斑生,亦为物。血热不得透泄,以致经络郁热,而生痂...

http://qihuangzhishu.com/1299/39.htm

审不治病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于是污卑谄之流.趋承恐后.怀材抱德之英.降辱宁甘.故谦光为持躬之.而重士乃尊生之本也.若此骄恣之与轻身信巫.是本非不治之病.乃自致于败亡.而非衣服难适.藏气不定.形羸拒.终无可治之比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98/209.htm

谷精草_《玉楸解》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明目清风,去翳消障。谷精草苦温发散,工治头痛目翳之证,谓其能愈头风,愚妄极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300/54.htm

共找到243,5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