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三阴交”健脾补肾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人体足部有3条阳经和3条阴经,原本这些经脉是平行的,各自巡行一部分区域,而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交叉点,就形成了三阴交。经常按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另外还有安神、促进睡眠的效果。 在人的身体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穴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85.html

大暑滋补原则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万物生长旺盛,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所以夏天食物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胃,以清淡爽口、利水渗湿、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为佳。 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理虚元鉴》作者汪绮石在书里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934.html

春季养生三攻略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120.html

秋来“伏”不去,饮食养脾胃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的作用。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吃祛湿热的药物。如暑湿偏重,可用些祛湿热的药物。祛湿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22.html

健脾土豆营养佳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土豆学名马铃薯,中医认为味甘平,入胃、大肠经,具益气健脾作用,国外称它为“地下面包”。土豆含大量淀粉、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钾、龙葵碱等。 据报道,印度老年病研究专家——高克赫尔医生,因发现当地山区一些老人,很少患中风、半身不遂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142.html

小寒养生要领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23.html

家有乙肝患者 饮食辅助治疗_中医食疗男性食疗_【中医宝典】

...症状,治疗此症应以祛湿解毒护肝为主。 [方一]原料:野生灵芝10克、白术10克、瘦猪肉50克。 制法:将上述原料放到瓦煲内煲汤,直到猪肉炖烂为止。 用法:吃肉喝汤,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 [方二]原料:生苡仁100克、淮山药20克、炒扁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3783.html

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5.html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中医古书《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是哪五难呢?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04.html

秋季不同时段的养生法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季不但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调补食疗的好季节,也是健康人进行食补的好季节。秋季分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进补亦不同。 初秋养生 清补为上 初秋是夏季刚过的第一个月,暑热的威力尚未散去。此时,阳气浮越,汗出津津,气耗阴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65.html

共找到749,8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