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之一,也是现在中医临床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王叔和就是对脉诊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 王叔和,名熙。西晋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其生卒年代无确切考证。他出身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的贵族,亦有名震当时的...
...就是说,凡是脉象上和其他部位搏动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疾病的表示。例如寸脉亢盛加上迟脉沉细是阴虚阳亢的表示,脉细而左关有力与血虚肝旺有关,甚至脉象上出现阴搏阳别的状态与妊娠有关。历代脉书中对此有更多的描述,如“寸脉浮,关上小紧数”,“阳浮阴弦”,...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脉为胃气之本源,其...
...必须问诊才能得知。病人的声音、气味有什么变化必须进行闻诊。病人的神色形态有什么异常,必须进行望诊。病人的脉象和胸腹肢体有什么变化,又必须进行切诊。疾病是复杂而多变的,症候显露有真有假,故诊法有“舍症存脉”、“舍脉存症”的区分,若四诊不全,便...
...命门为配.其以三焦附于尺诊欤.且心主与三焦为表里.心主脉历络三焦.手少阳脉遍属三焦.其治各有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各有法象.不偏在下.安可诊于尺也.且难经曰.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即上焦之部.中下部即中下焦.分诊甚明矣.三...
...脉诊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舌质变浅红并略带玫瑰粉色等。 5.刮舌与揩舌:为观察舌之润燥、苔之松腐坚敛、有很无根,常需刮舌与揩舌以利观察。如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慢刮舌面,或用消毒纱布,蘸少量生理盐水轻重适中力度揩抹舌面,以观察舌苔是否易刮揩去,露出舌质的...
...诊心部脉∶一动心,二动脾,三动肺,四动肾,五动肝。诊肝部脉∶一动肝,二动心,三动脾,四动肺,五动肾。诊肾部脉∶一动肾,二动肝,三动心,四动脾,五动肺。诊肺部脉∶一动肺,二动肾,三动肝,四动心,五动脾。诊脾部脉∶一动脾,二动肺,三动肾,四动...
...:“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中藏经》:“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也”。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对舌苔望诊颇加发挥,元代出现了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记载了三十六种病态舌,为辨舌奠定了基础,到清朝,由于温病学的崛起,推动了舌...
...加大,是出现浮脉的主要因素。如当管壁振幅较大时,取法压力比较小,此时指感搏动明显,脉位就显得表浅但脉象的浮沉和此压力大小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三)舌诊“文革”期间,舌诊研究与其他各项科研工作一样,受到极大的干扰,陷入停顿状态。“文革”结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