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白曰∶此穴在肩膀骨之夹缝处,两边两穴,揉之化痰。涂蔚生曰∶肺俞穴之取法,须得小儿坐之端正,根据平肩之第一脊椎数起,至第三椎止。再离第三节椎之两旁各二寸,即是肺俞穴。...
...四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七壮。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呕吐,留结烦闷。或曰:『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俞即心包络俞也。』...
...璇玑之傍二寸所,巨阙之下寻俞府。腑下寸六分 中, 中寸六神藏逢。神下寸六灵墟穴,墟下寸六到神封。封下寸六步廊是,膺部二行穴尽矣。...
...取穴法之一。指对五脏病症要取该经脉五腧穴中的输穴。《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太素》杨上善注:“疗五藏咳,宜疗藏经第三输也。”张志聪集注解释作五脏背俞。...
...第一入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椎为崇骨。第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膈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附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
...第一入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椎为崇骨。第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膈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附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
...经外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参见该条。...
...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傍各三,面鼽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侠齐广三寸各三,下齐二寸侠之各三。气街动脉各一,伏菟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
...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傍各三,面鼽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侠齐广三寸各三,下齐二寸侠之各三。气街动脉各一,伏菟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