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接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国内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为38、6%-49、3%,40-49岁为发病高峰,其癌变率大约为20%左右,被认为是...
...腰俞主治腰脊痛,冷痹强急动作难,腰下至足不仁冷,妇人经病尿赤痊。〖注〗腰俞穴,主治腰脊重痛,举动不得,俯仰艰难,腰以下至足冷痹不仁,及妇人经闭,尿血等证。刺二分,留七呼,灸五壮。至阳专灸黄胆病,兼灸痞满喘促声,命门老虚腰痛证,更治脱肛痔肠...
...头痛。角颔肿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卒肿。马刀挟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足少阴肾之经是动病。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无所见。心悬若饥状。气不足则...
...肝着由于肝脏气血郁滞,出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 【肝着】 古病名。见《金匮要略》。着,邪气留着之意。由于肝脏气血郁滞,出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经过摸按后才觉得舒服,并喜欢热饮的病证。...
...。【制法】上随病倍其分量,为散。【功能主治】令人康健多子。主五劳七伤,大风缓急,湿痹不仁,甚则偏枯,筋缩拘挛,胸胁支满,引身僵直,或颈项腰背疼痛,四肢酸烦,阴痿临事不起,痒湿,卧便盗汗,心腹满急,小便茎中疼痛,或时便血,咽干口燥,饮食不消,...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卷一 中风总括 中风死候 类中风总括 伤风总括 痉病总括 痉病死证 破伤风 痹病总括 周痹 痹病生死证 痹入脏腑证 痿病总括 痿痹辨似 痿病治法 香港脚总括 香港脚死证 卷二 内伤...
...气血同病辨证包含: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等。 一、气滞血瘀证 【概念】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证候。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或跌仆外伤所致。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一章,论少阳经病之提纲。)伤寒中风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非表可汗,非里可...
...心下部支撑结聚胀满的感觉。《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认为:“心下支结,支同“枝”,即两侧之意,心下两侧即胸胁部,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的另一种说法。”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也指出:“心下支结,支为侧之意,即心下两侧有结滞不快感,...
...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为此诸病.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