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刺法,又称为放血法。因常用的针具为三棱针,所以有的书还称为三棱针法。【器具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为三棱针和粗毫针。 三棱针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粗毫针用26号半寸针为宜。 【操作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点刺法:先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74.html

纹先兆——纹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传统的观点认为“久病入络”,然而事实上,初病即已入。络脉不仅是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更是疾病的最早披露之所……...

http://qihuangzhishu.com/128/93.htm

以润泽为本_《望诊遵经》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盖闻博以穷理.约以知要.脉之.虽有万殊.理义之旨.初无二致.特不求其本.斯散而无纪矣.何则.灵素论脉.以胃气为本.望色.以润泽为本.凡诊脉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望润泽者生.沉夭者死.然则之润泽.岂非犹脉之胃气乎.经言.青如翠羽...

http://qihuangzhishu.com/736/25.htm

咳铁锈痰的检查_咳铁锈痰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周围回圈衰竭,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4.急性病...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HaiTieXiuSeTan338933.htm

血结论·灵枢·黄帝内经

...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不变而烦悗者,刺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

http://wenxue360.com/guji/1083.html

血结论·灵枢·黄帝内经

...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不变而烦悗者,刺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

http://www.wenxue360.com/guji/1083.html

“邪伏气”学说基本反映SARS证候特点_【中医宝典】

...——“邪伏气”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将中医对SARS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进一步研究SARS的防治方药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日前,记者就“邪伏所”学说的详细内容采访了仝小林教授。 记者:仝教授,“邪伏气”是不是指邪气伏于气,伺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765.html

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浮的穴,用以出血。《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俞,见血而止。”林忆新校正:“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气在孙络’。此俞即孙之俞也。”《类经》张介宾注:“俞,谓诸经浮之穴,以夏气在孙络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1/470.htm

十五别病刺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经脉篇)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此下即十五络穴也。不曰而曰别者,以本经由此穴而别走邻经也。手太阴之名列缺,在腕后一寸五分,上侧分肉间,太阴自此别走阳明者。其太阴本经之脉,由此直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2-5.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攴( pū),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更也。——《说文》 ,易也。——《小尔雅》 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

http://hanwen360.com/x/53D8.html

共找到108,7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