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自刘向之手。 在南北朝的时候,《黄帝内经》已经因传抄及战乱而散失,分成《素问》及《针经》两种版本,分别流传。最早对内经进行整理的学者,是晋朝的皇甫谧,他根据《素问》、《针经》及《明堂孔穴》,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书。在《甲乙经》...
... 巨骨一穴,在心脾骨头(按:据《针灸甲乙经》作“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卷一》云“《铜人》云‘巨骨二穴,在肩端上两叉骨间’,《明堂经。下经》亦同。但《明堂经。上经》云‘巨骨一穴,在心脾骨头’,不特‘一穴‘、字不同,而穴‘...
...经籍散亡之后,以上各书尚未残缺,得以搜罗纂辑。着为《甲乙经》十二卷,垂示后人。至今学针灸者,能知某经有若干穴,某穴确在某处,某病宜取某穴,及各穴应如何下针,皆以《甲乙经》为根据,除此以外,更无可考。是以《甲乙经》之有功于医,直与《内经》、《...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2.5寸,...
...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穴计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九穴。...
...二十六日作二十二日。《甲乙经》、《太素》并同。按王冰注云:项以下至尾骶,凡二十四节,故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也,与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太素》不同,当从王冰本为是。按《灵枢·贼风》作二十一日下至尾骶,...
...。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根据托以取重耳。(传家集与范景仁第四书)林亿等曰。按王氏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及素问之名。起于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晋皇甫谧之文已云。素问论病精辨。...
...经穴名。也《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属手阳明大肠经。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在颈缺盆...
...不论贫富,一视同仁,有求必应,活人无数。因此在江浙一带负有盛名,凡有得大病的,以得到他断定生死的一句话才不会遗憾,人们都称他为“神医”、“老仙”。 【著作与成就】 滑寿一生著作很多,除了《难经本义》、《读素问钞》、《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
...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胸中(《素问》无胸中二字)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疼贡贡(《素问》作员字),脉引冲头痛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心(《素》心字作卒心痛三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