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阴火动者,肾气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急用单人参汤补之。经云∶血生于气。苟非甘温参、 、归、术之类,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死。五善见三容易治,七恶见四真恶疮。正传以善为顺,恶为逆。...
...夫痘之一症.为顺尚有变异.何况再疔毒痈疽.岂不毒之又甚耶.宜谨慎调护.稍可复生.若有一差.失之千里.然疔毒痈疽.皆详于前.治宜保元加减.睹之于后矣....
...误认者良多,况且温疫每类伤寒,又不得要领,最易混淆。夫温疫热病也,从无感寒,阴自何来?一也;治温疫数百人,才遇二、三正伤寒,二也;及治正伤寒数百人,才遇二、三真阴证,三也。前后统论,苟非历治多人,焉能一见?阴证岂世间常有之病耶?观今伤寒科盛行...
...痈疽论第十二 痈疽叙论第十三 《素问》良用要论第十四 《千金》良用备要方论第十五 别脉辨证论第十六 痈疽脉症第十七 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论痈疽呕逆症第十九 论痈疽之源第二十 华佗论痈疽疮肿第二十一 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卷中 痈疽分表里证...
...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标本不同,气应异象。至真要大论篇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从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
...作者:郭雍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81年 徐序 刘序 朱子跋郭长阳医书 自序 卷一 伤寒名例十问 叙论五问 治法大要九问 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 张仲景华元化五问 卷二 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 卷三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卷四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 ...
...《九江黄父相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
...眩皆属肝木,风木同气,故云惊风,而实作外感之证。今人不明此义,但为治风必须用散,不知外来之风可散,而血燥之风不可散也。故凡如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细辛、干葛、柴胡、紫苏、薄荷之类,使果有外邪发热无汗等证,乃可暂用,如无外邪,则最所当忌,此...
...鬼神,或本于邪气,大概外传经络,内入五脏,证既不同,治法亦异。治疟者不辨阴阳虚实,概以吐药投之,有非痰实而真气受弊者固多矣。内经论五脏诸经之疟,本以刺法补泻,其寒热先后,与夫发止早晏,又皆不同,明邪气所传,不可一概论。今备载诸证,参以治法之...
...李氏云∶麦饭石膏,治发背痈疽神妙,惜世罕知。有患者,因脓不溃,以毒药罨之,其势益甚,毒延咽喉、脚膝,皆为不治。余用此膏,一夕顿溃,凡疽得脓,其毒始解。或有不溃者,须用此膏。故录之,俾精择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愚按〗前症属腑属阳,而气血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