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学习...

http://qihuangzhishu.com/44/129.htm

痘疹_《目经大成》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痘疹元无种,平生只一遭,火威酷若吏,风利快如刀,作害侵空窍,攻坚入不毛,收成犹故我,造化小儿曹。此章指痘疹致目而言。夫痘疹本难疮。曰天花,曰大小果子,讳辞也。为毒最重,中其毒,等常亦最烈。盖禀受以来,蕴积诸邪,深入脏腑,迨痘疹天行,感...

http://qihuangzhishu.com/642/72.htm

审证求 活用真武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鸿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方证相应,审证求是应用经方的最高境界。审证求体现为同异治和异同治。笔者临床应用真武汤治疗多种疾病,注重方证相应,疗效卓著。 案1 冠心病 张某,男,54岁。某私有企业老板。于2009年7月就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84.html

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审儿之贵详参,要在安烦苦欲间,能食不食渴不渴,二便调和通勘,发热无汗为表,内热便□作里看,安烦昼夜阴阳证,若欲冷暖定热寒,能食不食胃壮弱,渴与不渴胃热干,便稠粘秽为滞热,尿清不赤乃寒占,耳尻肢凉知痘疹,指梢发冷主惊痫,肚腹热闷乃内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27-4.html

论《原式》十九条_《质疑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一十九条,实察之要旨,末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以答篇首“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之旨,总结一篇十九条之要法,此正先圣心传妙旨。刘河间略其颠末,遗此一十六字,独取其中十九条,着为《原式》,偏言盛气实邪,...

http://qihuangzhishu.com/274/19.htm

明清以来对脉辨研究的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里等之“是固然矣”是常,具体的说还只是在脉的角度上的常,至于变,尤其是结合病理以得其之变就远非脉法之常所能限制,否则如张氏所云种种误解会是很多的,“鸢飞鱼跃”之妙,亦就是指而言。 张氏又通过虚实等条件对脉象在方而的意义做了原则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龙骨_《冯氏锦囊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脱肛,及妇人带下崩中, 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心腹烦。四肢枯痿,夜卧自惊。恚怒伏气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小便尿血精。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缩小便,固虚汗,禁梦遗诸症。总去脱固气涩肠之物,久服反致涸精燥热之端。龙齿专主安魂狂热,并杀...

http://qihuangzhishu.com/342/2418.htm

因病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因病学说是关于人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变化机理的学说。中医学的因病学说在春秋时已露端倪,而到战国时则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1、病因学说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春秋时秦国著名医生医和为晋侯治病提出:阴、阳、风、雨、晦、明等六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1.htm

裘沛然_二、辛散苦,甘缓酸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辛散苦,甘缓和中或加酸收 胃炎的特点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虚,重在脾胃气(阳)虚;实,主要是气滞、血瘀、湿阻等;寒,多由饮食生冷,积冷成寒,或脾胃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热,缘因嗜食辛辣酒醴,湿热内蓄或脾胃阴分不足,阴虚而生内热,等。基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4-2.html

并重的条文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句式的条文。前者每经一条共六条,又称为条文;后者亦每经一条共六条,我们称之为时相条文。、时相各一条,二六合十二条。这个在行文上如此对称的十二条原文,于《伤寒论》的397条原文中可谓鹤立鸡群。如此特殊的条文必也有如此特殊的意义。可惜历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06.htm

共找到783,7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