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补泻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帝曰∶余闻刺,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岐伯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凡用针者,随而泻之,迎而道之,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者除...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75.htm

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针刺手法名。指针从深部退至皮下出针的方法。《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主可出之。”《针灸问对》又掺以呼吸,分别补泻,提出:“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泻三吸,泻时出针宜补三呼,再停少时,方可出针...

http://qihuangzhishu.com/194/81.htm

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微紧,留待气至后,宜用补泻之法若前也。动与摇一例,其中不一般,动为补之气,摇为泻即安。(口诀)子午捣臼,水蛊膈气。子午捣臼,上下针行,九入六出,左右不停。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得均,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103.htm

二百二十五_《续资治通鉴长编》

...起訖時間 起神宗熙寧四年七月盡其月 卷 名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二十五 帝 號 宋神宗 年 號 熙寧四年(辛亥,1071) 全 文 秋七月乙酉,彰化軍留後、安定郡王從式為保康節度使。從式遷節度使,本傳乃闕之。舊紀書此,新紀不書。 丙戌,禮...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0477.html

治病八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8-4.html

补泻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疡科选粹》补泻丸 《普济方》补泻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疡科选粹》卷四:补泻丸【处方】黄耆1两,木通5钱,甘草5钱,黑丑5钱,斑蝥7个(去翅,炒黑,去斑蝥)。【制法】上锉,用斑蝥7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斑蝥,余为末,...

http://zhongyaofangji.com/b/buxiewan.html

禁遁_《千金翼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按摩卒中忤魍魉∶配阴脉十三,阳脉十五,二十八脉随手上下。一脉一通,知汝有苦。祥妇祥,客死不葬。骸骨消散,流离道旁。惊恐驰走,责人酒浆。南山有一人名穷奇,不食五谷,但食鬼皮。朝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anjinyifang/120-33-3.html

开阖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开阖补泻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 【开阖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主要是在出针后用手揉按针孔,使针孔闭塞,称作“阖”;也就是补法;如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揉按时,称作“开”;也就是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33.html

呼吸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呼吸补泻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 【呼吸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的一种。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为补法;加果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26.html

纳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也。随者,随其气之方也,如卯时气去大肠,辰时气去于胃,此时正虚而济补之也。余仿此。”参见子母补泻和纳支补泻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00.htm

共找到137,6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