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周禹载曰.或有客邪.则必先微恶寒.继大热.热而后大寒者也.本汤中略用桂枝.此伏邪自发之温疟.与温病复感外邪之温疟.自是两种.附:温毒发斑(热病发斑同此)发斑因失于汗下.热毒内攻.不得散.蕴于胃腑.而发出肌表.或汗下不解.足冷耳聋....
...《保健药膳》生津和胃饮主要原料:大梨3个,藕1支,荷梗1米,橘络3克,甘草2.4克,生姜3片,莲子心10根。元参6克。制作方法:梨、藕及姜分别去皮捣汁,荷梗切碎,元参切片,与橘络、甘草、莲心一起,加水共煎30分钟,待温,滤过药汁,与梨、藕...
...医用消滞攻治有形.胃汁先涸.阴液劫尽者多矣.拟春温备用方.黄芩汤、凉膈散、清心凉膈散.若新邪引动伏邪.葱豉汤.春温.为冬季伏邪.幼科亦有之.治从大方.然暴感为多.如头痛恶寒发热.喘促鼻塞.身重.脉浮无汗.原可表散.春令温舒.辛温宜少用....
...小半夏汤以温胃散饮;饮邪较甚,眩悸者,当选小半夏加茯苓汤以导引下行;肾气虚,气化不行者,当选肾气丸以温肾蠲饮,化气利水。 表里双解法 对于内饮外寒的支饮、溢饮,当选小青龙汤以化饮解表;外寒内饮兼郁热的溢饮,当选大青龙汤以发汗清热除饮。 疏导...
...培木气之根,故愈。如此证用凉散之药必坏。此证如头上耳内,发现水泡。此泡不可刺破,肺气收敛自消。如刺破,是将木气疏泄上来的元气消散矣。小儿当春温之时,凡感一切时气病证,但见面色不匀,面红而鼻梁唇青黄。无论何病,先以猪腰汤补益脾肾。待青黄退后,...
...作用等有关。(水杨酸类)。近几年来,由于在人胃粘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Hp),认为与Hp活动有一定关系。作者1988~1994年运用得乐冲剂及中药二白理胃散治疗此病32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32例中,男3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液汤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甘草(炙)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液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液汤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
...凡人参所忌者里证耳。邪在表及半表半里者,投之不妨,表有客邪者,古方如参苏饮、小柴胡汤、败毒散是也。半表半里者,如久疟挟虚,用补中益气,不但无碍,而且得效,即使暴疟,邪气正盛,投之不当,亦不至胀,为无里证也。夫里证者,不特伤寒温疫传胃,至如...
...理小儿守胃散,治阴阳不和,吐泻不止,预防风证,常服调脾胃,进乳食。华宫使方。续添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黑皮) 山药 白扁豆(炒) 干葛 天南星(炮) 甘草(微炙) 藿香叶 防风 天麻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冬瓜子二十粒,生姜一小片...
...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温法。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虚烦不宁、吐清水、面色无华、大便稀烂,舌淡白,脉细等,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