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脉提纲脉浮紧恶寒,谓之伤寒;脉数寒少热多,谓之温病;脉缓恶风,谓之伤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医者不可不辨。二、温病辨脉凡温病脉,不浮不沉,中按洪长滑数,右手反盛于左手,总由怫热郁滞,脉结于中故也。若左手脉盛,或浮...
...脉,临床更少见,当为实热之邪阻遏于里。 孙思遗言:“吐血复鼽衄者,反得浮大牢脉者死。”考虑此句意思,非言牢脉兼见浮大之脉,因为牢脉以极沉为特点,岂能与浮脉相兼?忖为吐血复衄血,反见浮大或牢脉,预后不良。因为阴血衰亡,阳气浮越,可觅脉浮大;或...
...脉逆四时为出现脉象不能随着四时气候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病理现象。 【脉逆四时】 由于身体不能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因而出现脉象不能随着四时气候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病理现象。它的表现通常指两方面:四时脉象的太过、不及和相反,如春夏脉不稍见浮洪而反...
...细辛气味串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属发散药,可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常与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等配伍应用。 本品有升浮之性,故又可用于头面部诸风百疾。 细辛的主要特点是有窜透开滞的效能。“辛”味能“开通”,可用它...
...重要的。《内》、《难》虽屡屡言及沉脉,但对脉形的论述却是不十分清晰的。仲景对脉“沉”的说解,见《伤寒论·平脉法》:“迟缓相搏名日沉。”。 通过历代脉学书籍对沉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脉经》提出的:“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与浮脉的论述恰恰相反,以...
...不调者死。”其可不察于此乎!而更有说焉∶肥盛之人,虽曰气居于表,浮洪者是其常也。然使肌肉过于坚浓,则其脉之来也,势将不能直达于皮肤之上,反欲重按乃见,若徒守浮洪易见之说,以轻手取之,则模糊细小,本脉竟不能测;瘦小之人,虽曰气敛于中,沉数者是...
...阳明中风,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之表证未解,卫闭而风不能泄也。而口苦咽干,有少阳之经证,腹满微喘,有太阴之脏证。缘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胃气上逆,胆火郁升,故病象如此。此其表邪不解,而里阴复盛,若误下之,则阳败湿滋,必小便难而腹更满也。...
...,而阳气将绝在后,因为“阴者阳之守也,阳者阴之使也”。若阴亏耗已极,阳无所依附则浮越,故脉浮大,散而无根,似杨花无踪,故诸家多言命绝。散脉亦有虚实之分,如周学海说:“私尝参互考证,散脉亦分虚实,实者,指下虽无定形,应指却还有力,似结涩而形体...
...男子尺脉沉也.三阴从天生.故女子尺脉浮也....
...伤寒本当发汗,若使脉浮自汗,溺数心烦,恶寒不甚,脚挛不伸,此是阳明证,不宜发汗。自汗者,腑热外蒸,小便数者,大便必硬,心烦者,燥土上熏,寒微者,恶寒将罢,脚挛者,木燥筋缩,此宜调胃承气(方在“阳明”)。医以脉浮自汗,病象中风,反与桂枝汤加...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