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十日死。发于膺,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瓠瓜,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治,十岁死,死后出脓。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又云∶痈...
...固本养荣汤 治骨疽已成,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由气血之虚,脾胃弱也,宜服之。骨不出者自出,口不敛者自敛。大熟地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牡丹皮 人参 山萸肉 白术 怀山药 黄 (蜜炙,各一钱) 北五味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水二盅,姜三片...
...或脓从脐出。背痈脉数,身无热而反恶寒,若有背痛处,发其痈。附骨疽与白虎、飞尸、历节皆相似。历节,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便减,亦能作脓;附骨疽,着骨而生,痛深,按之无益。【治】法宜补气血,泻火散气。初觉,可清热拔毒;已溃,则拔毒补气。...
...环跳疽指疽之生于环跳穴(髋关节部)部位。 【环跳疽】 疽之生于环跳穴(髋关节部)部位,故名。其病因病理与“附骨疽”相同。初起寒热,髋关节部漫肿隐痛,皮色不变,继则疼痛加剧,腰难屈伸,臀部渐渐外突,大腿略向外翻;约一至三个月左右,皮色微红,...
...内托黄耆汤、大防风汤(俱见附骨疽)万灵丹(见肿疡门)神应养真丹(见头部游风)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十全大补汤、香砂六君子汤(俱见溃疡门)附子饼(见首卷灸法)...
...五脏不调则生疽,亦是寒客于皮肤,折于血气,血气痞涩不通,结聚所成。大体与痈相似,所可为异,其上如牛领之皮而硬是也。痈则浮浅,疽则深也。至于变败脓溃,重于痈也,伤骨烂筋,遂至于死。...
...其寒,十岁(似误)死,死后脓自出。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疾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陵翘草、陵根各一升,水六升,煮之竭为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股阳明名曰股瓮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附骨,不急...
...目录 《仙拈集》附骨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仙拈集》:附骨汤【处方】黄耆 当归 大力子 肉桂 白芷 甘草麻黄 杜仲 牛膝 黄柏各等分【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治附骨疽,环跳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摘录】《仙拈集》卷四...
...【方歌】〔骨翏〕疽肩后腋外生,小肠肩贞风火凝,肩风毒生肿臑端上,大肠肩〔骨禺〕风湿成。【注】〔月翏〕疽,生于肩之后下,腋之后外微上,岐骨缝之间,经属小肠肩贞穴,由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如粟,坚硬肿痛,肩臑拘急,不能举扬。初服荆防败毒散,便燥实...
...《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凡痘始终用药诸要悉具补遗门用药活法条内参看。 目录 《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冯氏锦囊秘录》汇集古哲治痘诸方 凡痘始终用药诸要悉具补遗门用药活法条内参看。 引用:《冯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