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脾经为邪热所客,重舌肿胀,语声不出,水饮不下。三物备急丸方大黄(锉炒) 干姜(炮) 巴豆(去皮心膜各等分)上三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下,大便利为度。治小儿重舌、强不能收唾。鹿角散方鹿角末(一两)上一味,每用少许,敷...
...归纳、推演而成现行藏象理论,迄已数十载,师徒相授,固执不变。先师许济泽曾著《六经藏象系统研究》一书(1984年内部版),认为即使只是“说理的工具”,或一种“框架结构理论”,六经藏象系统也比五行藏象系统精深博大,更为完美。 六经藏象系统以六元...
...目录 《中医癌瘤证治学》芪苡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癌瘤证治学》:芪苡汤【处方】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
...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自立门户。 ◎...
...【方歌】舌证发于心脾经,其证皆由积热成。重舌舌下血脉胀,痰核舌上一核生。重〔月咢〕生于口上〔月咢〕,时觉心烦梅子形,舌疔舌上生紫疱,其形如豆寒热增。【注】此证无论大人、小儿,俱可以生。重舌者,由心、脾蕴热,循经上冲舌本,逐令舌下血脉胀起,...
...、作用方向是什么、作用有没有发挥这4个技术要领。而力在治病时,作用对象是谁、作用方向是什么, 这是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两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本人提出了疾病结构理论。 疾病结构理论的理论根据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刘氏治学对《内经》钻研颇深,尤其推崇《灵枢》,而对《难经》,则认为其弊多于利,有些方面甚至将中医的理论引入歧途。刘氏博学强记,被誉为“活字典”。在学术上勤于思考和探索,绝不人云亦云。他治学严谨,曾多次引用顾亭林的话“凡着书立说,必为前人所...
...清末医学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少习儒,后因父病,乃留心医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亦以医闻名。见识广博,治学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名《...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萌芽到成熟,由简单到复杂、由纷乱到统一的历史过程。中医学在春秋时期已产生了一些概念和简单的理论认识,而到《内经》时代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 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