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留着故也。《己任编》云∶秋时晚发,感证似疟,本是伏暑之病,暑必挟湿,盘踞膜原,膜原即中焦部位,邪伏既久,乘时而发。自里达表,是以外热内胀。至于便泻足肿,更属湿病无疑。欲消其胀,须祛其邪。邪一日不去,胀一日不除。所谓伤寒究六经,温暑辨三焦。...
...)马元仪治陆氏妇,产后恶寒,虽重茵浓被不除,屡补不效,将行桂、附矣。诊之,两手脉沉伏,面赤,口燥胸满,此非产后新虚,乃胎前伏邪也。屡用参、术,则邪愈结而正愈阻。肌表恶寒者,邪热内郁,逼阴于外也;口干面赤胸满者,邪气挟火挟食,上凌清道也。仍...
...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行气健脾;射干、川贝母降肺气,利咽喉;木通助滑石、茵陈清利湿热;连翘、金银花、玄参协黄芩清热解毒而燥湿,当归养血通脉,甘草调和诸药。 [选自罗和古,曾令真,朱秋俊,等.中华名医医案集成,儿科医案,北京:...
...处方灵变周密,切于病情。本书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氏复加注按。曹氏医案还有《曹仁伯医案论》、《过庭录存》、《延陵弟子纪要》等,均收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光绪刻本,《柳选四家医案》本。...
...处方灵变周密,切于病情。本书收入《柳选四家医案》,柳氏复加注按。曹氏医案还有《曹仁伯医案论》、《过庭录存》、《延陵弟子纪要》等,均收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光绪刻本,《柳选四家医案》本。...
...之.有一种大虚致感.先以归脾饮补之.待虚回后清邪.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 当归 白术 广皮 甘草 升麻 柴胡加生姜大枣.此方俱用轻剂.分量极少.总看病之微甚.为药之多寡可也.六要黄 一钱.人参病甚者一钱.炙草五分或七分.归术各七分.陈皮五分.升...
...理中汤加味善其后。处方党参10克 白术6克 干姜3克 炙甘草3克 黄芪6克 法夏6克 砂仁5克 云苓6克 六剂服六剂后停药,身体恢复正常。1979年7月26日追访,患儿已成年,体质健壮,哮喘未复发。【按语】此例太阳表虚,桂枝汤证具。复因风痰...
...g,甘草6g。治疗1个月,患儿胸闷,气短明显减轻。 二诊:仍觉乏力,查体温36~37℃,心率90/分,咽不红,舌质淡釘,舌苔妨匣,脉结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辨证为邪毒内侵,气阴两虚,拟益气养阴治之。 【方药】 生山药20g,太子参15...
...周某,女,9岁。 【现病史】 2个月前感冒发热40℃,咽痛,经治疗1周后热退,以后惟感乏力、胸闷、头晕、恶心,上楼时气急。入院前1周因体育活动后胸闷,乏力加剧,胸痛,心慌,出汗来院门诊,收入病房。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胱白,气短声弱,头晕乏力...
...感冒”,“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或时作时止,缠绵难愈,这也是由于阳虚不固所致。还有所谓“头风”,为头痛之深而远者,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具有与头面风相似的特征和病机。 关于头面风的主治药,邹润安列出了川芎、山茱萸、巴戟天、白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