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病理学名词。①饮食水谷精微的浓浊部分。《素问·经脉别论》:“食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②阴寒之邪。《灵枢·忧恚无言》:“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③污浊之。如呼出的废气,排出的矢等。④与清阳相对而言的重浊物质。《素问·阴阳应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425.htm

色随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面部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五色者,之华也。”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五脏精气充足,则面色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若重病或久病,脏衰败,则面色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见《四诊抉微》)。...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299.htm

脾主升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升清,是根接脾的运输转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它脏腑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所谓“脾气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如脾气不升...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53.htm

脾主升清_脏腑功能及其关系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升清,是根接脾的运输转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它脏腑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所谓“脾气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如脾气不升...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pizhushengqing-2328.html

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的运动变化产生的;而中医学的气学理论,则是研究人体之中各种具体的的概念、来源、结构、功能的理论,两者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不可混同。本节主要讨论中医学中气的概念、生成、运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14.html

瘕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瘕者,假也。所谓假者,谓其形虽若 ,而原无根窠,非若 痞之坚顽有形者也。盖有形者,或因血积,或因食积,积有定形,所不可移易者也。无形者,病在分,气逆则甚,散则缓,聚散无根者也。惟其无根,故能大能小,或左或右。或近胁肋而如臂如指,则谓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52-4.html

壮火食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壮火食为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气。 【壮火食】 人体中内养脏腑,外充肌肤的阳气,是生理上的火,称为“少火”;若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成病理上的“火”,称为“壮火”。这种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气,叫...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76.html

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①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痞耳。”②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证见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六朝时医家谓之膈。...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842.htm

美合成新抗癌物质有望成新一代抗癌药_【中医宝典】

...新华网洛杉矶4日19电(记者陈勇)美国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19日说,他们合成了一类新型物质,能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在有效剂量内不引起毒副作用。科学家希望这种混合物能成为新一代抗癌药物。 当天,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和州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601.html

黄帝内经·灵枢·营译文

...黄帝说:营之理,以受纳谷物最为可贵。水谷入于胃中,化生出的精微,就传于肺脏,流溢于五脏,布散于六腑,其精纯的营在经隧中流行,常常营运而不休止,终而复始,这可说是和天地间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营从手太阴肺经出发,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上行...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84.html

共找到149,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