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和中医方剂的组成有关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中医的归经学说,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的。经络是人体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周身,通达表里,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同的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与各个脏腑和各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医辨证论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11.html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经脉联络表里上下_【中医宝典】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都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的是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4.html

裘沛然_五、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分析思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现象,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联系的科学。 中医学不仅具有阴阳学说、脏象经络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精气神学说等独特而又高深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精湛的医疗方法。中医传统的“脏象经络学说”曾被认为是“过时”和错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5.html

行间穴_下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332.html

病因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理论,中医学认为,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在正气旺盛,生理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正气虚弱,人体功能活动不能适应诸因素的变化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制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7-0.html

人体颈椎的24小时保养法_【中医宝典】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使颈部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导致软组织血循环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颈椎病。 不良姿势 【中医解码】 人体脊椎有特有的生理曲线,如果我们违反规律,长期让它处于一个姿势,终会导致机体失衡,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筋骨损伤。比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18.html

舌——人体的一面镜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舌,甲骨文写作shé,本意是“舌头”。《说文解字》中说:“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 舌通过经络联系许多脏腑,这些脏腑精气上注于舌,使之灵活,所以脏腑的病变,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因此有人也把舌称为人体健康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0.html

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_【中医宝典】

...抨击。科学主义的盛行,使得西方学科分类及其“形式和方法”成为了是否“科学”的评估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医必然丧失自己语言。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似乎这样就符合“科学”的规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52.html

病因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的理论,中医学认为,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在正气旺盛,生理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导致人体发病。只有在正气虚弱,人体功能活动不能适应诸因素的变化时,才会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制约、...

http://qihuangzhishu.com/44/96.htm

商阳穴_上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商阳穴【商阳穴】井穴,属金。 【别名】绝阳,而明。 【穴义】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270.html

共找到384,3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