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①经外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邪(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注市。”近代《中国针灸学》称疰布。位于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主治疰,胸胁痛,腹痛等。斜刺0.3-0.5寸...
...服药和注射针剂强多了,至少不会有那么多副作用。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鼓励我朝着自己的兴趣不断努力,于是我在大学就读医科的同时开始研习针灸。毕业后,我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针灸,在频繁往返于北京和巴黎的过程中,我与中国同行们进行了大量交流,从中学...
...定位:手掌尺侧缘,第五指掌关节前,当节前横纹端。主治病症:手指麻痒或痛,乳腺炎,头痛,目痛,耳鸣,咽肿,咳嗽。备考:出自《灵枢·本输》。《会元针灸学》:“前谷者,前是手小指本节之前也。谷者谷之空洞也。为手小指本节前骨之空处,通于经孔与分泌...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吴之英撰。刊于1920年。本书收载各经脉(正经、奇经)的图像、腧穴,《内经》有关经脉的原文及考证。在腧穴考证方面,作者以《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为根据,对历来经络文献中的俞穴名称和排列次序重予调整,其主张多...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吴之英撰。刊于1920年。本书收载各经脉(正经、奇经)的图像、腧穴,《内经》有关经脉的原文及考证。在腧穴考证方面,作者以《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为根据,对历来经络文献中的俞穴名称和排列次序重予调整,其主张多...
...①经脉名。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阴脾经。见该条。②经外穴名。见《千金翼方》:“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为奇穴,定位在足内踝后一寸;《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指在足内踝下缘后...
...近代医家。字佩琼,号黄竹老人。广西柳州人。少习西,尤精研针灸,与孙淡安往来切磋。后在柳州悬壶。1933年在中国针灸讲习所讲学,兼任中国针灸学杂志编辑。施针注重针感,主张宜先分清谷气与邪气,再行补泻手法,提倡从卫取气之浅刺法,多用捻转手法,...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竹杖。在后正中线上,当与脐相对之脊骨处。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