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十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19.htm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药物理论及临床用方等学术思想。五、《内外伤辨惑》《内外伤辨惑》,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唯一一部著作。现主要版本有《东垣十书》本,《四库全书》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该书卷上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2.htm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采用。该书较集中地反映了张元素脏腑学说、药物理论及临床用方等学术思想。 五、《内外伤辨惑》 《内外伤辨惑》,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唯一一部著作。现主要版本有《东垣十书》本,《四库全书》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6.html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药物理论及临床用方等学术思想。五、《内外伤辨惑》《内外伤辨惑》,李杲撰,三卷,1232年成书,1247年刊订。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唯一一部著作。现主要版本有《东垣十书》本,《四库全书》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该书卷上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11.html

内伤_《古今医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内伤一门.东垣先生辨之详矣.或劳役无节.或饥饱失时.或思虑过度.皆足伤其中气而发热焉.此与伤寒亦绝不相干.而治之者辄借口而妄治.真大可叹矣.诊其脉.不辨其气口弦大无力也.察其症.头疼.不辨其时作时止也.恶寒不辨其得就温暖即解也.发热.不辨...

http://qihuangzhishu.com/735/15.htm

内伤辨(新纂)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伤劳倦饮食之证,固与风寒暑湿之病不同矣,然劳倦伤与饮食伤,又岂无可辨者哉!以劳倦言之,经云∶阴虚生内热。又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熏胸中,故内热,此内伤之原也。然人身阴阳,有以表里言者,有以上下之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11-2.html

内伤余议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温药,以为内伤不足之治则可,以为劳者温之之证则不可。阴阳应象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其温字亦是滋养之义,非指药也。夫形不足,乃阳虚而不充也。气者药之气也,药有气浓气薄,味浓味薄。味浓者属阴而滋精;气浓者,属阳而滋形。今以药气浓者滋阳,不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11-8.html

朱丹溪_节慎饮食护脾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在饮食摄养上,丹溪特别强调保护脾胃清和畅达。他在《慈幼》中说,“若稠黏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木果、湿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养老》说,“至于好酒、腻肉、湿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udanxi/1216-1-2.html

《此事难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65.htm

《此事难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52.htm

共找到909,0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