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兴注释_【古诗文大全】

...①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②鞭笋:竹根。 ③椎鼓:击鼓。 ④斗草:以草相赛为戏。 ⑤骑吹:指地方长官出行时之仪仗。 ⑥碡(zhóu):碌碡,碌轴,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⑦郭里:即城里。 ⑧醪(láo)酒:即...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2103.html

内科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是内科病学术全面发展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其特点,一是围绕金元四家与古代医学理论及医疗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争鸣,主要是以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医家所代表的温补派对刘完素、朱丹溪医学主张所展开的论争,这种学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3.htm

沉谋重虑的解释_沉谋重虑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指计划周密,考虑详尽。 清·陆以湉《冷庐·阮文达公拟疏》:“是沉谋重虑,制胜万里,师徒不劳,兵矢未折,功莫伟焉。”...

http://hanwen360.com/cy/381710.html

病解上_《四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譬如水火,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纵身若松柏,未必后凋,况资如蒲柳,动辄零谢。申之以病之侵凌,...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87.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病 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妇科病小论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不属经、带、胎、产和前阴疾病范畴,而又与女性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为“妇科病”。常见的妇科病有不孕症、子宫脱垂、妇人腹痛、证瘕等。妇科病,临床证候不同,病因病机各异。就病因而论,总结有三:其一,起居不慎,感受外邪;其二...

http://qihuangzhishu.com/81/103.htm

仲景水鸡本义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邓州志》和当代的《南阳地方志》,以及宋代林亿等人的校定本《伤寒论·序》等有关文献资料,张仲景生于南阳,长于南阳,从小跟随故乡名医张伯祖学习医术并尽得其传。他在长期的从医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深受南阳地方文化影响,在著述《伤寒病论》时引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900.html

证论_《侣山堂类辩》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证者,谓一人之病,见证庞杂。当知始受之因则一,久久不去,渐至蔓延。故治病,如理乱绳,得其头绪,一路理清,不则愈理愈乱矣。所治之药,亦专取其要,多则无功。经曰∶一者因得之。又曰∶治之在于一。嗟乎!精一之道难矣。人秉天地之气所生,此...

http://qihuangzhishu.com/803/66.htm

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痢疾排出物颜色杂乱不定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痢谓痢色无定,或水谷,或脓血,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变无常,或杂色相兼而痢也。挟热则黄赤,热甚则变脓血也,冷则白,冷甚则青黑。皆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胃气虚,故变易。”类似后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49.htm

陆德铭_二、病是关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病,把辨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病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共找到46,8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