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的历史价值_【黄帝内经】

...其卷数与黄帝内经18卷数目相同,即以为是黄帝内经,致使此两书长期失去了它们应有的历史地位。 素问灵枢是否为原本黄帝内经,历代都有争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考证,其中考证最全面者,当推赵明山教授。 ...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1.html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这种哲学作为自己的说理工具,最终,医学与这种古典哲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传世经典——黄帝内经。其灵枢·经脉篇对汉以前各种不同的经络学说加以综合,并按新的理论框架重新改造,成为后世的经典说法。此外,黄帝内经对于腧穴、针具形制、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5.html

针灸美容常识_中医针灸美容_【中医宝典】

...悠久的历史,它随着针灸医学的形成而产生,随着针灸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历代中医针灸典籍中,不乏有关针灸美容的记载。在最早的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已系统论述脏腑经络与体表皮部的关系,对针灸美容有重奏要指导意义,并记载有针灸治疗口眼歪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63.html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系统论述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确定了明确的原则和实施的...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0.htm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的预报意义。因中医体质分类,是根据脏象学说的内脏外象相合的特点而划分的,外象是内脏的映照,所以通过外象可以观察内脏的状况,内经体质分类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的。因此,通过体质分析可以从外象及早获得内脏的潜病信息,是有其科学基础的。如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黄帝内经的文化渊源_【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派的“阴阳五行”学说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家对黄帝内经的影响更大。比如王冰编的黄帝内经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非常强调上古真人,这是道家的一种理想人格。黄帝内经托名“黄帝”可能是受西汉初年黄老学派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0.html

内经谈影响情志的十种因素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人的七种本能。佛教的七情指喜、怒、忧、惧、爱、憎、欲,认为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内经有大量关于情志的论述,成为中医学情志学说的基础,并对影响情志的因素从十个方面作了论述,兹作简要分析。 情志发于五脏 情志与脏腑的关系,内经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44.html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0.html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5.html

阴阳学说的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又有所不同的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黄帝内经的成书可谓其标志。 综上所述,通过对阴阳学说形成的考察,可见古代的阴阳范畴,是实体、形式、属性的统一,也是自然现象、行为义理、宇宙图式的统一。阴阳范畴的涵义,即可指客体存在的质料或要素;又可指具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5.html

共找到888,8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