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临证——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六)_【中医宝典】

...草菅人命。你要牢牢谨记!我一生就是在读书与实践中度过”。的确,读书与实践(临证),二者不可偏废,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临证,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311.html

哪些是中医养生思想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着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一、天人合一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13.html

十四经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十二经(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因为按照中医古代书籍记述,在这十四条经脉中都有其直接连属经穴,而在奇经八脉中的另外六条经脉并没有直接连属经穴。...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30.htm

7种姿势伤身_【中医宝典】

...工作:弓背伸头伤身体,这会导致颈椎、肩膀前屈,诱发严重腰、背、颈椎疼痛。 正确姿势:选择高度、后背角度可调节座椅;坐时保持膝盖、大腿和后背、肘关节呈90度角;将下巴向内收,使胸腔、肩膀打开,有助于呼吸顺畅。 电视:瘫坐影响呼吸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62.html

中医是一门艺术_【中医宝典】

...就此进行深入讨论,倾听他详细论述与具体感受,但值得欣喜是,同某些把中医说成巫术西方人相比,这位西方同仁倒确实是深得中医三昧(奥妙)!在此,我想借题发挥,就“中医艺术论”谈谈自己粗浅认识,以就教于方家。 对于这位西方同仁说到“技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1.html

从中医学基因决定论_【中医宝典】

...耐受性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中医学用禀赋、体质、先天等概念,可以准确地反映遗传疾病易感性,并且有一整套成熟地指导临床治疗体系与之相应。禀赋等中医概念可以包含基因所要表达内容,而基因却只能表达禀赋一部分内容。 基因决定论,从中医角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00.html

选择服药时间事半功倍法门。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糖尿病与厥阴病内在联系你思考清楚了,那我包管你在治疗上会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中西医为什么不能结合呢?当然能结合!但要你如何结合。工作到家了,敌都可以化而为友,更何况是中医西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68.htm

文献学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书选中医常用名词术语4285个,收藏了除中药、中医人物、经穴之外其他各科常用名词术语。这是中医文献工作恢复先声,也为后来中医药大型工具书出版工作繁荣打下了基础。在这一阶段末期,值得着重提出是对一些出土古代医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62.htm

前言_《圆运动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这是一本流传民间中医书籍,是民间自发校对版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2.htm

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_【中医宝典】

...较为准确诊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可以更精确到什么病变部位、程度以及致病源。而中医是患者处于哪个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患者还伴有什么样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整体平衡?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723.html

共找到1,075,9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