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属豁痰清火止痉法,亦可用栝楼枳实汤加减或黄连温胆汤加栝楼皮、紫石英等药。参见痉、痓条。...
...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消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凡痰火骨蒸,痨瘵梦遗,盗汗传尸等症,宜灸四花六穴,膏肓二穴,肾 二穴,肺 二穴,足三里二穴,手合谷二穴,或膻中穴,但得穴真,无不验也。...
...目录 《圣济总录》补暖厚朴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补暖厚朴丸【别名】厚朴丸【处方】厚朴半斤,(去粗皮,生姜半斤,青卅枣4两,水3升,同煮水尽为度,去生姜、枣,锉细,焙),附子(水浸7日,炮裂,去皮脐)4两,桂(去粗皮)...
...目录 《揣摩有得集》暖肾助火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揣摩有得集》:暖肾助火汤【处方】潞参9克 白术(土炒)9克 山药9克(炒)巴戟天15克(去心,盐水炒)覆盆子15克(盐水炒)桑螵蛸9克(盐水炒)附子片4.5克 上元桂4.5克(...
...温通法 是用温通经络、散寒化痰的药物,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法。适用于外科疾病有寒者,不论外寒,还是内寒,均可用之。温通法又可分为温经通阳、散寒化痰法和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法。 1.温经通阳、散寒化痰法 用于体虚寒痰阻于筋骨,患处...
...四末分肉之间,麻木壅肿。治其本则补之宜先;治其标则化之有法。(《证治准绳》)液所以养筋,血涩不行,则痰聚于膈上而手足弱。(梅膺祚)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为喘为嗽,为呕为泻,为眩晕心嘈,为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满隔塞。或胸胁漉漉如...
...豌豆大,每服三十九丸。红枣汤下,上身之症,可加桔梗二钱,下身加牛膝二钱,先服煎药一二剂后,即可服此丸,以全行消减为度。如妇人有身孕者,则以固胎为主,方中川贝、牡蛎、穿甲、牛蒡等药,非所宜服,是又不可不知也。总之,治痰 各法,属外治之功,十居...
...愚谓痰火之证,本于亡血夺精,而其精之与血,皆真水真阴,有形有质,难成易亏者也。夫所谓痰火者,言末而忘本也。盖真水既亏,则相火随炽,壅迫津液为痰,故曰痰者火之标。然以痨瘵之证,谓曰阴虚火动者,盖以一言而括尽病之标本矣。《内经》曰∶阴虚生内,...
...目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神效暖脐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神效暖脐膏【处方】肉桂45克(去皮)丹皮24克 黄耆 党参 归身 生地各60克 白芍 苁蓉 附子(炮)木鳖子各30克(去壳)荆芥 防风 麻黄 桂枝 柴胡...
...陈飞霞曰∶小儿痰嗽气喘,有升无降,喉如锯声,须引而 下行,最为得法。生白矾一两,研末入麦面一两,或米面亦可。用原醋和作成饼,以白矾见醋即化,入面取其胶粘也。冬寒日宜炖温,贴两足心,布包之,一宿痰自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