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的特点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在为生存生活需要而应用与发现的,并从“以脏补脏”的朴素思想和实践经验出发,将动物的内脏进行简单加工后用以防病治病与强身健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药的应用与发展得到不断深化。从药用品种上、用药部位上、用药功效上、综合利用上,以及代用品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77.html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顽详于义理,而石顽深远矣。”这几人于病机都有一定的贡献,所谓石顽详于义理则涉及病机的内容更多,亦更较深切。在这里就不一一具引了。另外,其他著作中涉及这方而的论述,亦不例举。 明清时期对脉辩病机方面无疑是做出了新的成绩,得到了新进展的。但他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体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关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清温病学家则从温热病学角度,对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用药的关系作了新的探讨。历代众多医家也从不同角度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24.html

李堪印:疗骨伤当辨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治疗中,对于医者,不仅要精通辨证施治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并运用“辨位施法”这个重要手段。他认为辨位施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符合骨伤科的专业特点发展要求。辨位施法在诊断和治疗上既符合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_【中医宝典】

...文献资料,证明了她在中国医学史、中医学说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有学者称新安医学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2]这是对新安医学历史地位恰如其分的评价。新安医学又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的繁荣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离不开徽州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4.html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3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综合的功能态,它是动态的,可以发展,可以转化,人体生理有强大的调节能力,不断通过反馈机制使机体达到自稳态(homeostasis),其病理表现则是调节控制能力失常。(3)从脏腑辨证思路进行研究虽然推论到病理发源地,但还不能找到具体的与证相...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95.html

秦汉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促进作用。农学中反映的作物栽培、蚕桑,温泉温室的利用,对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数学、物理学、炼丹化学,也在不同程度上为医药学不断提供理论知识和素材。秦汉是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时期。其表现有以下主要特点:辩证论治思想的确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0.htm

巴·吉格木德教授谈蒙医学史的发展_【中医宝典】

...采访了内蒙古医学院巴·吉格木德教授。 蒙医学发展分四个阶段 巴·吉格木德教授认为,根据蒙古族社会、经济、文化和蒙医学本身的发展特点,蒙医发展史概括为四个阶段。蒙医药萌芽和积累经验(公元前700年至公元12世纪)为第一阶段;古代传统蒙医药的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68.html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等,都有较详明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捉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

http://qihuangzhishu.com/79/4.htm

病机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诊断辨证、预防治疗的内在根据和理论指导。病机学,是指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49.html

共找到114,1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