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笺谱》序〔1〕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2〕从敦煌千佛洞〔3〕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末,而宋初施以采色,其先于日耳曼最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宋人刻本,则由今所见医书佛典,时有图形;或以...
...如此的。 后来,我看见西洋人所画的中国人,才知道他们对于我们的相貌也很不敬。那似乎是《天方夜谈》或者《安兑生童话》〔4〕中的插画,现在不很记得清楚了。头上戴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但这些都是满洲人连累我们的。...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草鞋脚》 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2〕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小说家的侵入文坛,仅是开始“文学革命”运动〔3〕,即一九一七年以来的事。自然,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古代宫门上巍然高耸的楼观,后来用作朝廷的代称。 〔4〕 “文以载道” 语出宋代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5〕 柏勒思(Plus) 英语:“加”的意思。 〔6〕 现代评论派 指《现代...
...的旧传说,作者只是给他换上了新装。篇中的谐味,虽不免有才气太露的地方,但和中国的所谓滑稽小说比较起来,也就十分雅淡了。我所以先介绍这一篇。 四月三十日译者识。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一日《晨报》副刊,《鼻子》的译文即...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社会日报》第三版刊有署名黑二之《四马路来消息三则学学时髦姑名之曰文坛三部曲》中说:“《八月的田间》自鲁迅及鲁系诸人转辗相捧之后,作者田军名利双收”。 〔4〕关于《出关》是讽刺傅东华的说法,见一九三六年一月三十日...
...《竖琴》前记 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2〕时候以来,就是“为人生”的,无论它的主意是在探究,或在解决,或者堕入神秘,沦于颓唐,而其主流还是一个:为人生。 这一种思想,在大约二十年前即与中国一部分的文艺绍介者合流,陀思妥夫斯基,都介涅夫...
...哥派拉“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4〕伐扬古久列(P.Vaillant-Couturier,1892—1937)通译伐扬—古久里,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法共中央委员、法共中央机关报《人道报》主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