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分娩是引起高胆常见的原因,一般用量2. 5u以上就有促使高胆发生的危险性。另外母亲用安定、异丙嗪、新生儿用水合氯醛可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可根据相应用药史与母乳性黄疸鉴别。 半乳糖血症: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半乳糖- 1 - 磷酸...
...新生儿正常血清总钙2.25~2.75mmol/L(9~11mg/dl),当血清总钙<2.0mmol/L(8mg/dl)或血清离子钙<0.9mmol/L(3.6mg/dl)称为低钙血症(hypocalcemia),新生儿易发生低钙血症。...
...检查有血钠、血氯均降低、血钾增高(偶有降低)、氮质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改变。 3.摄入10g/d的食盐的情况下仍不能维持正常的钠平衡。 4.去氧皮质酮治疗无效。 5.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而尿醛固酮含量增加。 根据以上几条可作出诊断。 鉴别 主要...
...鉴别诊断: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
...新生儿出血症是指因暂时性凝血障碍而引起的自然而持久的出血。多发生于产后的2-4天,早产儿的发病可推迟到出生2周以后。发病特点为缓慢的、持续的渗血,以胃肠道多见。患儿一般有呕血或柏油样便血,故民间亦称“新生儿黑粪症”。另外还可有脐部出血及...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1.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有原发病,如感染、肿瘤、中毒、急性溶血等,诊断不难。如外周血幼稚细胞较多,且有形态异常,则应与白血病等鉴别。 2.Sweet综合征:又称为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
...因此,母乳喂养者发病率较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亲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如绿色蔬菜、豆类、肝及蛋等,更至维生素K的缺乏。 3.合成不足 维生素K主要由正常肠道菌群合成,初生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肠道炎症或口服抗生素等...
...高碳酸血症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低氧血症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症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因为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水平低于正常是外呼吸障碍的结果。 缺氧症:为...
...是继发于雌激素浓度下降的结果。 总之,在本症诊断过程中,应注意鉴别诊断,力求明确病因诊断。 有关低铜血症病因及其相应的病理情况见表1。 婴幼儿有上述症状及体征,尤其是毛发的特征性改变,可以作出诊断。血清铜及血浆铜蓝蛋白含量降低,含铜酶活性...
...重视孕期保健,防治母亲低镁血症,防治新生儿肝、肠疾患,以免镁吸收减少而排出增多,当有镁丢失过多的因素存在时,应注意镁的补充。牛乳喂养儿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血磷较高,也可致血镁的下降,应积极预防。...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