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源性休克,开放式心脏外科手术和术后,创伤,内毒素性败血症,肾功能衰竭,对少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或正常的病人更有益。对心源性休克,应在低血容量矫正后使用多巴胺。对已显示或正在发展过度血管收缩的病人宜与酚妥拉明或硝普钠...
...用于休克时必须缓慢,充分补液和密切监护。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哌唑嗪(prazosin)选择性地阻断α1受体而对α2受体的阻断极少,因此不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加快心率的副作用较轻,口吸取有效。近年合成不少哌唑嗪的衍生物,成为一类新型...
...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改变细胞是电生理特性,针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概括如下:(一)降低自律性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就能降低自律性...
...类部分释放入血液有关。在体弱、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的患者中,尤易发生。(参见“感染性休克”)。 (四)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过敏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较少见的类型...
...的治疗目标,但往往不易奏效。尽管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已广泛用于本病,但迄今仍缺少大样本和设计良好的临床资料证实哪类药物可降低猝死,改善预后。有人用电生理检查对病人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能减少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国际医学研究所的masonw.russell博士及其同事指出,皮质类固醇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减轻抗药物的作用效果。因此他们建议,临床医生在向高血压病人开药时要考虑到抗药物增高血压的倾向,并且应该常规监测血压水平。 ...
...说明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室早能防止猝死的发生。此外必须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致命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必须审慎。一、无心脏病的病人,室早并不增加其死亡率 对无症状的孤立的室早,无论其形态和频率如何,无需药物治疗,有症状...
... ①胺碘酮:心肌梗死近期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多项循证医学试验结果显示:A.心肌梗死后如预防性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发现能显著地增加死亡率。而恩卡尼(英卡胺)、氟卡尼、莫雷西嗪(乙...
...摘要:伴早期心脏指数降低的老年人,在复苏过程中产生高动力学反应。(archsurg2000;135:688-695) westport,6月16日(路透社医学新闻)伴早期心脏指数降低的老年人,在休克复苏过程中产生高动力学反应。尽管老年人的...
...时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1~2mg/kg。盐酸普萘洛尔(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抗心律失常:口服,10~20mg/次,3次/日。1~3mg/次,以5%葡萄糖液100ml稀释,静脉滴注,按需要调整滴注速度。胺碘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