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或高血压的人。这类患者接种易发生晕厥、心力衰竭甚至脑溢血而死亡。 第二,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低热不适者。这类患者注射疫苗,往往会使症状加重。 第三,患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病人。这类患者接种容易发生接种反应,引起肝昏迷...
...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期禁用乙脑疫苗,避免激发潜伏感染者发病。3.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1)一般反应:属正常反应,在接种后24小时内接种局部可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有体温升高、头昏、恶心、呕吐、腹泻;一般持续1~2天。一般反应...
...不到麻疹传染源的人。 (2)接种麻疹疫苗后曾产生过抗体,随着时间延长,抗体逐年下降,甚至消失,再遇到麻疹病毒时已丧失了保护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部分人(约1/6)出现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而有约半数的人表现为隐性感染,不出现症状与体征,约1/...
...提供给需求者 哪些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宝宝体质情况,如发现宝宝有史,有癫痫(羊角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宝宝患有,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
...1例18月龄接种过施瓦茨疫苗的儿童在6岁时感染了;4例接种麻疹疫苗的中国儿童2—3年后血凝抑制抗体消失。事实促使人们对麻疹疫苗接种后抗体究竟能持续多久进行了研究。多数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和意见: (1)在12月龄以内进行初免的幼婴中,极少数...
...清除病毒和导致出疹的过程。 (3)干扰素的作用:感染麻疹病毒或接种麻疹活疫苗后6~11天时可在血清中出现干扰素水平上升,持续30天后消失,此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干扰素具有保护作用。 (4)麻疹的恢复和抗再感染麻疹病毒感染的恢复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逐渐向全身其他部位发展的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体温渐升高至38~39℃。继之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软,有压痛。大部分患者有关节痛,但发生关节炎的机会极少。部分患者还可有面、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尤其儿童患者多见...
...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⑥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麻疹病毒经过飞沫直接传播,侵袭呼吸道粘膜及其附近淋巴组织,再进入血液,发生病毒血症。因此,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即出现发热等症状。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
...可在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后,12~18月龄再接种一剂mmr疫苗,既保证了对单价麻疹疫苗免疫的可靠性,又预防了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在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的地方,可在12~18月龄时分两次或一次在不同部位接种单价风疹疫苗和单价腮腺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