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养生庄子·养生总结出“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养生理论与方法,诸子都曾论述过养生尤其老庄的养生思想对后世医学、养生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行气玉佩,为战国初期(约公元前380年)遗物,所刻内容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2.html

中年保健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节制房事人到中年体力下降,加之工作紧张,家务繁忙,故应节制房事。如果房事频繁,势必使身体过分消耗,损伤肾气。中年人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相应减少行房次数,以适应人体脏腑功能。泰定养生主论指出:“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00.htm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0.html

明清时期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而拜者、舞者、飞者、走者,躯壳未尝不存也”(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此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张景岳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景岳全书·传忠录)的论点,指出:“欲知所以生死者,须察乎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5.html

近世方书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圣惠方国朝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中编。圣济经国朝徽宗皇帝御制。太医局方朝奉郎尚书库部郎中陈师文等编。证类本草唐慎微纂。传其书者失其邑里族氏。良方眉山苏子瞻、梦溪沈存中所论方书。活人书奉议郎致仕朱肱字翼中撰。养生必用...

http://qihuangzhishu.com/343/587.htm

名人诗联话养生_【中医宝典】

...古今许多名人对益寿养生有独到见解,他们撰写的许多独具匠心的吟咏养生之道的诗联,仍能给予我们颇有价值的启迪。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病中五绝句之四曰:“目昏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 诗人认为病了就要好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72.html

营养学进一步实践时期 明清时期至民国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是食疗著作中颇有影响的一本著作。老老恒言老老恒言为清代曹庭栋所撰,共五卷。前四卷为老年人日常起居寝食养生方法,在参考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五卷论述粥,并系统将粥分为上中下三品。在老年养生中重视...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3.htm

节欲葆精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避免精气伤耗,即可保精。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8.htm

体质学说与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实践、养生康复是密切相合着的。祖国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成书的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可以说,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渊薮。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06.htm

人生若尘露,天道悠悠。全诗赏析

...出自:三国诗人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第三十二首 原文如下: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15.html

共找到482,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