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张从正(子和)生于西元1156-1228年,他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因此,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东垣)生于西元1180-1251年,他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善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yuansidajia-1963.html

王好古 简历_【中医宝典】

...王好古(1200?~?),字进之(一作信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博通经史,究心医道。他少时曾经与李杲一同受业于张元素(年辈较李氏为晚),后来又从师兄李杲学医。 王好古以儒者而习医,特别喜好经方。其造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88.html

朱肱 简历_【中医宝典】

...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次年还为朝奉郎提点洞霄宫。 朱肱研究伤寒最重经络,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在用经络循行部位和生理特点解释伤寒传变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脉证合参以辨别病证的表里阴阳。他对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76.html

吴有性 简历_【中医宝典】

...温病。瘟疫流行,“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有因失治不及期而死者,有妄用峻补、攻补失序而死者。有医家见不到,急病用缓药、迁延而死者,“比比皆是”,使吴氏痛心疾首,于1642年写成《瘟疫论》。 《瘟疫论》中所载传染病、包括伤寒、感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42.html

张元素 简历_【中医宝典】

...头痛脉紧,呕逆不食,自治不效,张元素前往诊候,刘氏对他十分冷淡,元素言之于医理,用药一剂而愈,使刘完素大服其能,元素由此显名。 洁古重视脏腑辨证及扶养胃气的思想,对李杲创立以“补土”为特色的系统的脾胃理论有重要影响,并最终成为“易水学派”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2.html

王肯堂 简历_【中医宝典】

...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王氏因母病志于医。1570年,妹濒死,经王氏治愈。由是延诊求方者,庭户常满。父王樵以为害举业,戒止之。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13.html

成无己 简历_【中医宝典】

...成无己(1066?~1156?)。据张孝忠《注解伤寒论》的广泛流传和后世伤寒学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81.html

王惟一 简历_【中医宝典】

...人体模型两具,王氏新撰针灸著作遂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由政府颁行全国,与针灸铜人相辅行世。 作为官书问世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宋代以前的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两具铜人作为最早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73.html

张从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砌磋医理,辨析奥义。甚学宗刘完素,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力主“邪气加诸身,攻之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497.htm

方有执 简历_【中医宝典】

...方有执(1523~1593),字中行(一行仲行),号九龙山人。安徽歙县人。两番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中风殇子,遂发愤学医。著《伤寒论》原貌。因此称方氏所开创的流派为错简重订派。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08.html

共找到744,1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