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泻,即热泻也。经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其症泻出如射,有烫热感,肛门焦痛难禁,肠呜,痛阵泻阵,泻后复感滞涩不畅,脉数苔黄,溺赤而涩,口渴,此皆火泻之症也。张介宾曰:热胜则泻。而小便不利者,以火乘阴分,水道闭塞而然,宜用通利州都法(1)...
...《景岳全书》 张介宾《丹溪治法心要》 朱震亨《金匮要略》 张机《伤寒论》 张机《医学心悟》 程国彭《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证治准绳》 王肯堂《医宗金鉴》 吴谦 等《脾胃论》 李东垣《医学正传》 虞抟《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外科正宗》 陈实...
...神疲,气促息微,口淡不甚渴饮,小便色清量少。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固脱。 【方药】 1.主方独参汤(张介宾《景岳全书》) 处方:高丽参10~12克,加水150毫升,盖严炖20—30分钟,取汁慢慢呷服,渣再加水炖服2~3次。如无高丽参,...
...《退思集类方歌注》二柴胡饮(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柴胡(一钱半或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浓朴(一钱半) ...
...,推祟其说并续有发挥。如清初医家高鼓峰遥承薛己、张介宾的学说,注重五脏诸证的辨证的治疗,其中尤其着重于养肾,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吕留良在医学方面,其学术思想也属于温补学派,对薛己、赵献可之学,特别是对赵氏的命门学说有所发挥。他主张对命门之...
...熟地黄20克,丝瓜络10克,片姜黄10克,七剂药后咳减痛止。【按】:形瘦、脉细、舌红且干,为阴伤之象,张介宾有云,察形体之衰与不衰,知阴之伤与未伤。脉细主脏阴之亏,舌红且干为阴伤津乏之征,再结合素患结核,阴虚之体明矣,故用药专以养阴,兼以通络。...
...食,耳鸣如蝉,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等。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方解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内经》强调“肝风”,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介宾则说“无虚不作眩”,今又从瘀血立论。综合这些理论,联系少阳经脉走向和《...
...熟地黄20克,丝瓜络10克,片姜黄10克,七剂药后咳减痛止。【按】:形瘦、脉细、舌红且干,为阴伤之象,张介宾有云,察形体之衰与不衰,知阴之伤与未伤。脉细主脏阴之亏,舌红且干为阴伤津乏之征,再结合素患结核,阴虚之体明矣,故用药专以养阴,兼以通络。...
...,反对完全依脉辨证。张三锡在《医学六要》中将李梃的48问,简化为26问,张介宾又简化为10问,编成《十向歌》,易记易行,为后世遵行。3、脉诊:明代脉学专著甚多,一些类书、全书、方书、本草、临床专科著作,也常兼及脉学。现存脉学著作有:吴昆的《...
...手少阴心经(《灵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张介宾曰∶虚里跳动,最为虚损病本,故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及为惊悸者,人但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之动也。其动微者病尚浅,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