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外治法_婴儿期保健_【中医宝典】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系心经积热,脾脏虚寒或惊恐所致。 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10克,共研细末,鸡蛋一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两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此法适用于心经积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yuer/a5776.html

中医机构要高度重视人禽流感防治_【中医宝典】

...本报讯(记者刘燕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中医管理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人禽流感的防治,密切关注有关疫情,提前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中医药治疗部分,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000.html

一切泄泻_《幼幼新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钱乙附方∶惊风或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婴童宝鉴》洞泄死候∶大泻不止,体热多困,眼缓溏泄,囟陷不动。《婴童宝鉴》∶小儿交奶...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xinshu/343-29-1.html

节后健脾消滞良方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以及各类巧果、油角、蛋散、年糕、发糕等年节佳品,在人们肠胃里也占据了不少“份量”。面食吃多了也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面食难消可经常喝点小米粥养胃。小米粥素有“代参汤”的美誉,入脾胃经,防治消化不良和健脾开胃的功效。新米的健脾和胃功效要优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151.html

泄泻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既成当速治,茯苓四逆用相宜。加味理中汤(证附) 脾虚久泄专方,须用参甘术合姜,加入茯苓兼药豆,驱寒助气效弥良。四神丸(证附) 病属虚寒在肾脾,五更作泄腹疼时,法宜五味吴萸用,肉蔻还兼补骨脂。乌梅证(方见伤寒) 泄泻多时久未痊,热寒并作不安...

http://qihuangzhishu.com/648/428.htm

山楂(《本草衍义补遗》)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1976.1)4.小儿脾虚久泻:取鲜山楂(去皮核)、淮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后蒸熟,压制成小儿爱吃的山楂饼,健脾醒胃,消胀除积之作用。(《新中医》1978.2)【使用注意】凡脾虚胃弱无积滞、气虚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后,令人...

http://qihuangzhishu.com/484/97.htm

陈姓小儿泄泻慢脾危而复安治验_《一得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武林吉祥巷陈维和四岁小儿.仲秋患泄泻.已近一月.粒米不进.盖五六日矣.腹痛口渴.泄泻无度.身热咳嗽.将成慢脾暑瘵.病已垂危.乃召余诊.方用清暑化积之品.以鲜荷叶、鲜芦根、黄连、黄芩、木香汁、甘草、橘红、莱菔子、鸡内金、车前子、益元散等.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deji/829-9-18.html

乞力伽散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妇人大全良方》乞力伽散治血虚肌热。又治小儿脾虚蒸热、羸瘦,不能饮食。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两) 甘草(半两)上为细末,姜、枣煎二钱服。 目录 《妇人大全良方》乞力伽散 《妇人大全良方》乞力伽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妇人大全...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qilijiasan.html

如何防治小儿夏季腹泻_【中医宝典】

...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与成人对比,儿童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小儿腹泻的防治,近年来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053.html

经期小腹坠痛的检查_经期小腹坠痛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JingQiXiaoFuZhuiTong341683.htm

共找到597,2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