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法_《四圣心源》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已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藏主也。气口即寸口...

http://qihuangzhishu.com/1296/48.htm

诊脉早晏法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岐伯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有过之.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机按.诊法以平旦.主无病者言.若遇有.则随时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9-1.html

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都有所发展。晋代王叔和《脉经》是学的第一部专着,是的集大成。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学的发展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的诊察部位分为寸口诊法(寸关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以及遍身诊法(三部九候诊...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古代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上强调四,色、色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诸法及人迎、口等等,没有以寸口做为一个系列以之说,由于它是认识疾病的各种手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就成为系统辨证的一部分,而且通常还是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它本身亦就具有了和反映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候(伤寒门 上)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弦为阴;杂以缓为弱,伤寒以缓为和。伤寒以大为进,以缓为邪退。缓为胃,有胃气曰生,无胃气曰死。伤寒中有神曰生,神者,气血之先也。两手无曰双伏,一手无曰单伏,必有正汗也。寸口阳脉中或见沉细者,但无力者,为阳中伏阴;部阴脉中或见沉数...

http://qihuangzhishu.com/336/389.htm

大小肠部位辩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诀》云:‘寸口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乃第,至博士。”余谓大肠于右关,小肠于左关,较之于两寸或两,不仅更符临床之实际,且深契于脏腑之排列。倘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12.htm

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系切诊内容之一。肤指从肘关节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皮肤。诊察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灵枢·论疾》:“审其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形定矣。”“肤滑而泽脂者,风也。肤涩者,风痹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42.htm

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歌 左手部肾歌 右手寸口歌 右手中指脾歌 右手部命门生死候歌 暴病歌 形证相反歌 四时五行相克歌 四时虚实歌 伤寒歌 阳毒歌 阴毒歌 杂生死歌 卷六 察色观生死候歌 五脏察色歌 肝脏歌 心脏歌 脾脏歌 ...

http://qihuangzhishu.com/928/index.htm

人迎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利也。谷入于胃,以养五脏,上薰入鼻,藏于心肺,鼻中出入,鼻为肺官,故心肺有,鼻气不利也。故曰:凡治病者,必察其上下,适其候,观其志意,与其能。乃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治。疗病之要,必须上察人迎,下寸口,适于候。又观志意有无,无志...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5.htm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的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共找到215,7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