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_二、“内外一体”: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应“合人形以法四时”均是应合了这个道理。他指出:“外伤内损不可分”,治法可循“安内可以攘外”的原则,“调补虚损,可去实邪”。他的这些思想也是对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断的继承和发挥。他常说,中医诊察疾病的过程,是一个“知外揣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7-2.html

中医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的诊疗规律。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4.html

伤寒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桂林古本伤寒简介 伤寒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 平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六气主客第三 伤寒例第四 麻黄汤方 白虎汤方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小柴胡汤方 大柴胡汤方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

http://qihuangzhishu.com/103/index.htm

素问校诂派学术渊源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一) 摘要:本文以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素问校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及其生平著述,探讨了素问校诂派的学术渊源。 回顾宋代至明清时期研究内经的学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5.html

弦动阴阳二脉不同_伤寒发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以弦脉为阳.何也.此是开卷第一行疑处.而世人不知讲.予谓脉诀所言.分七表八里而单言之也.此之所.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大抵各见一脉.唯伤寒必兼众脉而见.何以言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faweilun5150/155-4-7.html

水蛭 伤寒中的虫类药 2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抵当汤、抵当丸3方。本草汇言言其“逐恶血、瘀血之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在破血药中功列第一”;本草汇言称其“仲景方入大黄 虫丸而治干血、骨蒸、皮肤甲错、咳嗽成劳者……入抵挡汤、丸而治伤寒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发狂而属蓄血证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742.html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夹气伤寒、夹血伤寒等名,揆厥由来,痰、食、气、血,是为伤寒之兼证,又岂可混称为伤寒乎?仲景原文,从未见有此证,窃疑其为杜撰也。后见吴中戈存橘先生伤寒补天石中,果有以上诸证之名,始知其有自也。虽然戈氏之书,医者不必宗之,其所当宗者,如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15-5.html

湿叙一条_仲景伤寒补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曰.伤寒所致太阳 湿 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雍曰.自此以下二卷.皆伤寒伤寒之疾.湿盖其首也.三者皆在太阳一经.与伤寒为难辨.故仲景论于伤寒之先.以不能先别此三者.则必不能辨伤寒也.孙真人亦同此言.近世方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jingshanghanbuwanglun/673-24-1.html

吉良晨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医药,7岁开始学医,先后拜晚清御医袁鹤侪、民间世医韩琴轩、伤寒大师陈慎吾、金匮大家宗维新为师。从医60余年,擅治中医疑难,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他广纳百家而又独树一帜,学验俱丰,是一位集医学、武学、道学、儒学、佛学于一身的大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liangchen/index.html

全论大法_伤寒法祖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按仲景自序.言作伤寒.合十六卷.则伤寒未尝分为两书也.凡条中不贯伤寒者.即与同义.如太阳之头项强痛.阳明之胃实.少阳之口苦咽干目眩.太阴之腹满吐利.少阴之欲寐.厥阴之气上撞心等症.是六经之为.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

http://qihuangzhishu.com/837/4.htm

共找到540,8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