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_《格致余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昌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

http://qihuangzhishu.com/339/2.htm

中西医比较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由于西医传播,中西医接触日益增多,一些医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种医学的长短异同,以求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早期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的医学家有王权、王孟英、陈定泰、罗定昌、合信等。陈定泰(约19世纪)在他所著《谈传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7.htm

史记·八书·律书解析

...什么是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索隐》引《释名》说:“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这原是从《尔雅》翻出的话,《尔雅》还把律释为铨、法等,都不能究其窍要。其实,律就是率的同音字,律就是关于万物形体比例的学问。《律书》开篇说:“王者制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75.html

陆序_《研经言》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予少与同里莫枚士同治训诂之,既遭多故,余以军事驰驱南北,与枚士不相闻者数年。及余奉讳归,握手道故,则其气益穆,其益邃,且有不为良相为良医之志。其言也,本小学以读《灵》《素》,祧宋元而檷汉唐,与论学之旨同。余初惊诧其言,而卒无以易也,...

http://qihuangzhishu.com/769/4.htm

自记_《友渔斋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予少多疾,年十九,先君辞世,因弃举业,涉猎岐黄之。尝慨世之昧者,非养奸为盗,即诛伐无过,乃立志为。遇有难治之症,遍翻方论,每至深夜,烛屡见跋,不倦也,必得其要领而后已。如是推原究本,渐有所获。初,母氏年衰欠安,择药物所宜,调治奏效,...

http://qihuangzhishu.com/715/3.htm

黄蘖禅师自创禅学

...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但许多学禅者,舍本逐末,妄求佛法,运批评说:“如今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可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430.html

刻苦钻研中医,溯因求源有七端_【中医宝典】

...从古今文献探析,历代医家之所以从事、研究中医药学,其中原因大致上可归纳为七种状况:1、由于家人(或自己)患病,促成其刻苦钻研医学,这一类医家较多,如姚菩堤、朱丹溪、卢和、戴仲积等;2、因科举失利,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观点,由儒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19.html

跋_《雪月梅》

...人生天地,电光石火,瞬息间耳。此身既不能常存,即当思所以寿世而不朽者。顾其道何居?圣希贤,接往古,开来,此一道也;卜星相,各臻绝诣,指示迷途,又一道也;童妇歌谣,单词片语,可作千秋佳话而留传者,亦一道也。但古今事业我何由考之?以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3626.html

中医眼科发展简史_《中医眼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创造了条件。当时这一类的专著有徐庶遥著《中国眼科》、陈滋著《中西医眼科汇通》等。唐容川所著《中西汇通经精义》中也包含有眼科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中医政策振兴了中医,中医眼科随之迅速发展。1955年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82-1-2.html

胃镜的解释_胃镜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进行胃内直视检查的一种管形器,经口腔及食道进入胃,借光及照明装置窥视胃粘膜的变化,并可采取病变部位粘膜作病理诊断 gastroscope 国语辞典 一種醫學用具。用來檢查胃的內部情況。 如:「醫生說他還要經過胃鏡檢查,才能確切診斷出...

http://hanwen360.com/c/361295.html

共找到88,9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