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_师教铭心难忘——纪念秦伯未诞辰110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担任卫生部中医顾问,与先父是上海的道友、诗友。1956年,秦伯未亦曾为我班主讲内经,先父提议让我拜在秦师门下,从此我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机会。现在回想起来,有很多方面使我铭心难忘。力倡以经典打好临床基础秦伯未指出,黄帝内经是打好学术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nbowei/503-5-0.html

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病机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有利于固定、记诵而不利于分析论辨的表达。脉诀在前,李时珍的等在后,影响极大,为脉形成自己系列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脉辨病机起到消极的作用。解决脉辨病机的问题在认识上是尤关重要的,面对两个系列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则是。 病机的取得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朱熹思想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 论述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105.html

吴鞠通温病条辨_【中医宝典】

...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91.html

论语孟子_论语集注

...据清仿宋大字本补。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853.html

篇题讲解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相结合,要辨病加上辨证。对于持这样一个看法的人,我常常说他们根本没有读过伤寒论,不能算是中医说的话。你读过伤寒论你就知道,中医怎么不辨病呢?中医首先是辨病然后才是辨证。辨病是首位,辨证是次位。你不首先确定是太阳病,你怎么去进一步肯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9.htm

中医院校应设临床医案课程_【中医宝典】

...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理解、多背诵,打好基础,注重感悟,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中医诊疗技能,“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注重临床实践与疗效永远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在中医临床课的基础上,应增加一门临床医案,集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38.html

中医人要练童子功——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一)_【中医宝典】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这是江西名中医朱炳琳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对“名老中医之路”专栏的回忆。国医大师路志正:“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09.html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_【中医宝典】

...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雎县兰考一带)人。幼承庭训,习医文为业,兴定中入太医院任职,不久辞去,回乡里悬壶,谓门庭若市。张氏毕生上研灵素,下通百家,忙于诊务而疏于书作,后世传伤寒论中应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4.html

中医体质研究谈_【中医宝典】

...目前在中医学术界,关于对“体质”的研究有“人体体质”与“中医体质”的两种提法,这里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学术见解,但其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调“体质”在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将两者的称谓暂且合称为“医学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6.html

共找到613,6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